读点经典 作品

第504章 孝惠皇帝下(第2页)

太宰司马颙听说崤山以东有人起兵,特别害怕。因为公师籓是打着为成都王司马颖起兵的旗号,壬午日,司马颙就上表,请求封司马颖为镇军大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给他一千士兵;任命卢志为魏郡太守,跟着司马颖镇守邺城,想借此安抚他们;又派建武将军吕朗驻扎在洛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司马颙还下诏书,命令东海王司马越等人各自回到自己的封国,司马越等人根本不听。正好这时候收到刘乔的上书,冬天十月丙子日,司马颙就以皇帝的名义下诏说:“刘舆胁迫范阳王司马虓,制造叛乱。命令镇南大将军刘弘、平南将军彭城王司马释、征东大将军刘准,各自带领自己的部队,和刘乔一起合力讨伐;任命张方为大都督,统领十万精兵,和吕朗在许昌会合,诛杀刘舆兄弟。”司马释是宣帝司马懿弟弟穆王司马权的孙子。丁丑日,司马颙让成都王司马颖带领将军楼褒等人,前车骑将军石超带领北中郎将王阐等人,占据河桥,作为刘乔的后援。还提升刘乔为镇东将军,授予符节。 刘弘给刘乔和司空司马越写信,想让他们化解怨恨,停止用兵,一起辅佐王室,可他俩都不听。刘弘又上表说:“最近这段时间,战乱不断,猜忌和灾祸频发,各个王爷之间互相猜疑,矛盾重重,灾难甚至蔓延到宗室子弟身上。今天还被认为是忠诚的,明天就可能被当成叛逆,立场变得比翻书还快,还都争当挑起战争的人。有史以来,骨肉相残的灾祸,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严重的,我实在是痛心啊!现在边疆没有储备防御的物资,中原地区百姓生活困苦,而朝廷的重臣们,不考虑国家大局,只争一些平常的利益,还互相伤害。万一四方的少数民族趁着咱们内乱来捣乱,这就好比两只老虎互相争斗,最后便宜了卞庄(典故:卞庄刺虎,两虎相争,卞庄等它们两败俱伤时将它们一举拿下)。我觉得应该赶紧下明确的诏书给司马越等人,让他们消除猜疑,各自守护好自己的辖区。从今往后,要是有不接到诏书就擅自起兵的,天下人一起讨伐他。”当时太宰司马颙正忙着抵抗关东的势力,还指望刘乔帮忙呢,根本不采纳刘弘的建议。

刘乔趁着许昌防守空虚,就带兵攻打并占领了许昌。刘琨带兵去救许昌,没赶上,就和他哥哥刘舆以及范阳王司马虓一起逃到了黄河以北;刘琨的父母被刘乔抓住了。刘弘因为张方太残暴,料定司马颙肯定会失败,就派参军刘盘为督护,带领各路军队听从司空司马越的指挥。

【内核解读】

永兴二年(公元305年),是西晋“八王之乱”进入尾声却又酝酿更大风暴的关键一年。这一年的历史记载,如同一面破碎的镜子,映照出西晋王朝在权力厮杀、族群矛盾、社会崩溃中的挣扎与沉沦,也为后续“五胡乱华”的历史变局埋下了多重伏笔。透过这些简练的史笔,我们能清晰看到一个王朝从内部瓦解的典型路径。

权力游戏:皇族内斗的无底线化

这一年的核心矛盾,依然是皇族诸王对最高权力的疯狂争夺,但斗争的残酷性与破坏性已远超此前。张方废黜羊皇后的举动,看似是权臣对后宫的操控,实则是河间王颙通过代理人对皇权的公然践踏,标志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逻辑彻底取代了正常的统治秩序。而东海王越以“奉迎天子,还复旧都”为名起兵,本质上仍是另一场权力博弈的开始——诸侯们早已不在乎“天子”的尊严,只在乎谁能成为新的操控者。

皇族内部的信任体系已完全崩塌。东平王楙面对东海王越的起兵,第一反应是“惧”,最终通过“举徐州以授之”的妥协换取自保,这正是皇族成员在乱世中“苟活优先”心态的缩影。刘乔与范阳王虓的冲突,则将这种内斗推向白热化:为争夺豫州控制权,昔日的盟友瞬间反目,朝廷诏书沦为各方攻击对手的工具。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河间王颙为拉拢势力,竟重新启用已被废黜的成都王颖,试图利用其残余影响力稳定河北,这种“饮鸩止渴”的操作,恰恰暴露了皇族内部已无可用之材、只能反复消耗旧人声望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