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孝怀皇帝上(第2页)
朝廷下诏恢复杨太后的尊号,丁卯日重新安葬,谥号武悼。
庚午日,立清河王司马覃的弟弟豫章王司马诠为皇太子,辛未日又大赦天下。
皇帝开始亲自处理政务,事事操心,太傅司马越就不高兴了,非要出去镇守地方。庚辰日,司马越就去许昌镇守了。
朝廷任命高密王司马略为征南大将军,都督荆州军事,镇守襄阳;南阳王司马模为征西大将军,都督秦、雍、梁、益州军事,镇守长安;东燕王司马腾封为新蔡王,都督司、冀州军事,继续镇守邺城。
公师籓死了以后,汲桑跑回苑中,又召集了一帮人到处抢劫,自称大将军,说要为成都王报仇,让石勒当前锋,一路打一路赢,还封石勒为扫虏将军,然后就去攻打邺城。当时邺城府库里啥都没有,可新蔡武哀王司马腾特别有钱。但司马腾这人特别抠,啥都舍不得给,到了紧急关头,才给将士们每人几升米、一丈尺布,所以大家都不愿意为他卖命。五月,汲桑打败了魏郡太守冯嵩,直接杀进邺城,司马腾骑马逃跑,被汲桑的将领李丰给杀了。汲桑还把成都王司马颖的棺材弄出来,放在车上,干啥都先向棺材请示。然后把邺城宫殿烧了,大火烧了十几天。还杀了一万多老百姓,抢了一通就走了。他们从延津渡河,往南攻打兖州。太傅司马越可吓坏了,赶紧派苟曦和将军王赞等人去讨伐。
秦州的流民邓定、訇氐等人占领成固,在汉中抢劫。梁州刺史张殷派巴西太守张燕去攻打。邓定他们饿坏了,就假装向张燕投降,还贿赂他,张燕就没急着进攻。邓定偷偷让訇氐向成国求救,成国的首领李雄派太尉李离、司徒李云、司空李璜带两万人来救邓定。和成国军队一交战,张燕被打得大败,张殷和汉中太守杜孟治弃城逃跑。过了十几天,李离他们撤回去了,把汉中的老百姓都迁到了蜀地。汉中人句方、白落带着官员和百姓又回去守南郑。
石勒和苟曦在平原、阳平之间对峙了好几个月,打了三十多场仗,各有胜负。七月己酉朔日,太傅司马越在官渡驻扎,给苟曦助威。
己未日,任命琅邪王司马睿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军事,授予符节,镇守建业。
八月己卯朔日,苟曦在东武阳把汲桑打得大败,汲桑退守清渊。
朝廷还把荆州、江州的八个郡划出来,设立了湘州。
【内核解读】
永嘉元年(公元307年),正值西晋王朝风雨飘摇之际。这一年的历史事件,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西晋末年权力结构崩塌、社会秩序瓦解的乱世图景,也埋下了东晋偏安江南的历史伏笔。从朝堂内部的血腥倾轧到地方势力的割据混战,从士族群体的立场摇摆到流民势力的趁势崛起,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时代的撕裂与重构。
朝堂动荡:权力斗争的白热化
西晋的皇权在“八王之乱”的持续内耗中早已名存实亡,永嘉元年的朝堂依旧延续着血腥的权力逻辑。太傅司马越斩杀吏部郎周穆、御史中丞诸葛玫的事件,看似是对“废立之议”的果断镇压,实则暴露了皇族内部不可调和的矛盾。周穆等人主张拥立清河王司马覃(原太子),本质上是对晋怀帝司马炽合法性的质疑——毕竟司马炽的“太弟”身份源于权臣张方的操控。司马越的决绝杀戮,既是维护自身权力的必要手段,也预示着西晋皇族已丧失通过协商解决分歧的能力,暴力成为权力博弈的唯一语言。
晋怀帝“亲览大政,留心庶事”的努力,在司马越“固求出籓”的行动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司马越出镇许昌,却将高密王司马略、南阳王司马模、新蔡王司马腾等亲信安置在荆州、关中、邺城等战略要地,形成对中央的隐性控制。这种“遥控朝政”的布局,进一步削弱了皇权的权威,使得西晋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彻底陷入“强枝弱干”的危险境地,为后续的分裂埋下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