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孝怀皇帝上(第2页)
八月丁亥日,太傅司马越从鄄城转移到濮阳驻扎,没过多久,又转移到荥阳驻扎。
九月,汉王弥和石勒攻打邺城,守将和郁弃城逃跑。朝廷下诏让豫州刺史裴宪在白马驻扎抵御王弥,车骑将军王堪在东燕驻扎抵御石勒,平北将军曹武在大阳驻扎防备蒲子。裴宪是裴楷的儿子。
冬天十月甲戌日,汉王刘渊称帝,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永凤。十一月,任命他儿子刘和为大将军,刘聪为车骑大将军,同族侄子刘曜为龙骧大将军。
壬寅日,并州刺史刘琨派上党太守刘惇率领鲜卑人攻打壶关,汉国的镇东将军綦毋达战败逃回。
丙午日,汉国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司马、领丞相右贤王刘宣去世。
石勒和刘灵率领三万人进犯魏郡、汲郡、顿丘,当地百姓望风而降,有五十多个营垒归附,石勒给这些营垒的首领都封了将军、都尉的官职,挑选了五万强壮的人当士兵,老弱病残的就让他们像以前一样生活。己酉日,石勒在三台抓住魏郡太守王粹,把他杀了。
十二月辛未朔日,朝廷又大赦天下。
乙亥日,汉主刘渊任命大将军刘和为大司马,封梁王;尚书令欢乐为大司徒,封陈留王;皇后的父亲御史大夫呼延翼为大司空,封雁门郡公;宗室成员按照亲疏都封了郡王、县王,异姓大臣按照功劳都封了郡公、县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成国的尚书令杨褒去世。杨褒这人喜欢直言,成国君主李雄刚占领蜀地的时候,费用不够,有些将领靠献上金银来当官,杨褒就劝李雄:“陛下设置官爵,应该招揽天下英雄豪杰,哪能拿官职换金银呢!”李雄向他道歉。李雄有一次喝醉了,让中书令去打太官令,杨褒进谏说:“天子要庄重,诸侯要威严。哪有天子酗酒的道理!”李雄听了很惭愧,就不再这么做了。 成国的平寇将军李凤驻扎在晋寿,多次进犯汉中,汉中的百姓往东逃到荆沔地区。朝廷下诏任命张光为梁州刺史。荆州地区盗贼猖獗,朝廷下诏起用刘璠为顺阳刺史,江、汉之间的百姓纷纷归附他。
【内核解读】
永嘉二年(公元308年),是西晋王朝走向崩溃的关键节点。这一年,中原大地战火纷飞,各方势力激烈角逐,汉赵政权崛起,西晋内部矛盾重重,边疆势力趁机割据,历史的车轮在血与火中加速向前,勾勒出一幅乱世图景。
王朝颓势:西晋的内忧外患
西晋王朝在这一年的衰败迹象已十分明显。正月初一的日食,在古代被视为“天变”,往往被解读为王朝统治出现危机的征兆,为这一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而太傅司马越诛杀清河王司马覃的行为,则彻底暴露了西晋宗室内部的权力倾轧已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司马越作为西晋后期的核心掌权者,不思团结宗室、共渡难关,反而大肆铲除异己,进一步削弱了西晋的统治根基。
从军事层面看,西晋军队的战斗力已严重下滑。王弥在经历初期失败后,迅速收集散兵游勇,势力再度壮大,其部众在青、徐、兖、豫四州肆意攻掠,甚至攻陷许昌,直逼洛阳。尽管苟曦等将领与之连战,却始终无法将其彻底击溃。当王弥兵临洛阳城下时,京师大震,宫城门白天都紧闭,可见西晋中央政权已对叛乱势力束手无策。虽然北宫纯率领的凉州军队在保卫京师的战斗中取得了局部胜利,但这只是昙花一现,无法改变西晋整体军事上的颓势。
汉赵崛起:匈奴政权的扩张之路
与西晋的衰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汉赵政权的强势崛起。汉王刘渊在这一年展现出了卓越的战略眼光和政治手腕。他派遣刘聪、石勒等将领分兵南下,占据太行,东下赵、魏,不断蚕食西晋领土。石勒寇略常山虽被王浚击败,但并未伤及根本,之后石勒与刘灵联手进攻魏郡、汲郡、顿丘等地,获得了大量百姓的归附,实力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