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孝怀皇帝中(第2页)
李臻死了以后,辽东边境的鲜卑族部落素喜连、木丸津借口为李臻报仇,攻陷了好几个县,杀了不少人,抢了很多东西,还多次打败郡里的军队,连续好几年当强盗。东夷校尉封释没办法讨伐他们,就请求讲和,素喜连、木丸津不同意。老百姓没办法生活,很多人跑去归附慕容廆,慕容廆给他们提供粮食后送他们回去,愿意留下的就安抚照顾他们。
慕容廆的小儿子、鹰扬将军慕容翰对慕容廆说:“从古到今,有作为的君主,没有不尊崇天子来顺应民心,成就大业的。现在素喜连、木丸津表面上以李臻受宠为借口,实际上是趁着局势混乱搞破坏。封释已经杀了李臻请求讲和,可他们还是不停地抢劫施暴。中原地区战乱纷纷,各州的军队也不振作,辽东地区荒凉散乱,没人来救援照顾,父亲您不如列举他们的罪行然后去讨伐。往大了说能复兴辽东,往小了说能吞并这两个部落,对朝廷显示了忠义,对咱们自己也有好处,这可是成就霸业的基础啊。”慕容廆笑着说:“小子居然能想到这些!”于是就带着人马向东攻打素喜连、木丸津,让慕容翰当先锋,打败并杀了他们,吞并了这两个部落的所有人马。救回被掳掠的三千多家百姓,加上之前归附慕容廆的人,都交给郡县安置,辽东地区这才得以保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封释生病了,把孙子封弈托付给慕容廆。封释死后,慕容廆把封弈叫来谈话,很欣赏他,说:“真是个奇才啊!”让他补任小都督。封释的儿子、冀州主簿封悛,还有幽州参军封抽来奔丧。慕容廆见到他们,说:“这家人就像千斤重的犍牛一样厉害啊。”因为道路不通,没办法把灵柩送回去,他们就都留在慕容廆这儿做官,慕容廆任命封抽为长史,封悛为参军。王浚任命自己的妻舅崔毖为东夷校尉。崔毖是崔琰的曾孙。 【内核解读】
这段史料生动勾勒出西晋末年天下分崩离析、各方势力逐鹿中原的混乱图景,其中既有政权崩塌的无奈,也暗藏着文明延续的微光。透过历史的尘埃,我们能清晰看到乱世中人性的复杂、权力的博弈与文明的挣扎。
北方抗汉力量的崛起与局限
南阳王氏后裔索綝在南阳王模死后,与麹允、梁肃等势力合流,依托安定太守贾疋形成抗汉核心力量,这体现了乱世中士族精英的自保与抗争本能。贾疋联合氐羌部落、整合地方武装,在黄丘大败刘曜、击杀彭荡仲,展现出较强的军事整合能力。关西胡晋“翕然响应”的局面,说明匈奴汉国的统治并未获得广泛认同,民族矛盾仍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但这种联盟存在致命缺陷:缺乏统一领导核心。各方势力暂时因抗汉目标联合,却无长期战略规划。索綝、麹允等士族代表与贾疋的地方豪强势力,本质仍是利益结合体,这为后来的分裂埋下隐患。新平之战中“大小百战”的惨烈,也揭示出北方抵抗力量虽顽强,却面临资源匮乏、兵力分散的困境。
皇室正统的流亡与存续努力
阎鼎护送秦王司马业入关的行动,是西晋皇室延续正统的关键尝试。但这一过程充满艰险:山东士族因乡土情结半路逃散,上洛遇盗导致士卒败散,反映出皇室权威的彻底崩塌——连象征正统的皇子都难以凝聚人心。贾疋迎立秦王于雍城的举动,虽暂时延续了晋室法统,却也暴露了皇室已沦为地方势力傀儡的现实。
傅畅劝进、贾疋派兵护卫等细节,表明即使在乱世,“正统”仍具有一定号召力。这种号召力成为支撑晋室存续的精神支柱,也为后来的东晋建立提供了合法性基础。但秦王集团“收其余众”的窘迫处境,预示着北方复兴之路的艰难。
江东士族的心态转变与文化坚守
周顗、桓彝等名士南渡后的心态变化极具象征意义。桓彝初见司马睿时的失望(“单弱如此,将何以济”),与见到王导后的释然(“向见管夷吾,无复忧矣”),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东晋政权初期“王与马共天下”的权力格局雏形。王导通过个人魅力稳定流亡士族心态,展现出政治领袖的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