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经典 作品

第528章 孝愍皇帝下(第2页)

汉国宣布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建元。

汉国东宫延明殿突然下起“血雨”,太弟司马乂心里膈应,就问太傅崔玮、太保许遐咋回事。崔玮和许遐就劝司马乂:“皇上以前立您为太弟,就是为了安抚人心罢了,他早就想立晋王了,王公大臣们也都顺着他的意思,纷纷归附晋王。现在又让晋王当相国,那排场和威风,比东宫还厉害,啥事儿都得经过他,各个王爷也都有自己的军队,就跟晋王穿一条裤子似的。您这形势可不妙啊,别说当皇帝了,说不定哪天就有性命之忧,不如早点想办法。现在东宫四卫的精兵不少于五千人,晋王这人轻浮,派个刺客就能解决他。大将军天天往外跑,他的军营可以趁机偷袭拿下;其他王爷都还小,要搞定他们也不难。只要您有这个想法,两万精兵分分钟就能到手,大摇大摆地打进云龙门,那些负责保卫皇宫的士兵,谁不反戈一击来迎接您啊!大司马也不用担心他会捣乱。”司马乂没听他们的。东宫舍人荀裕跑去告发崔玮、许遐劝司马乂谋反,汉主刘聪就把崔玮、许遐关进诏狱,找了个别的借口把他们杀了。还派冠威将军卜抽带兵监视东宫,不许司马乂参加朝会。司马乂又担心又害怕,不知道咋办,就上表请求当个老百姓,还请求把儿子们的封号都撤了,一个劲儿夸晋王,说让晋王当继承人挺好。卜抽把这表压下,没给刘聪看。

汉国青州刺史曹嶷占了齐、鲁一带所有郡县,自己坐镇临菑,手下有十多万人马,还在黄河边设置了防御工事。石勒上奏说:“曹嶷有独占东方的野心,我请求去收拾他。”汉主刘聪怕石勒灭了曹嶷后,自己就管不住石勒了,没答应。

刘聪把中护军靳准的两个女儿靳月光、靳月华纳为妃子,还立靳月光为上皇后,刘贵妃为左皇后,靳月华为右皇后。左司隶陈元达极力劝阻,说:“一下子立三个皇后,这不符合礼法啊。”刘聪不高兴,就封陈元达为右光禄大夫,表面上很尊崇他,实际上是把他权力给夺了。太尉范隆等人一看,都请求把自己的职位让给陈元达,刘聪没办法,又让陈元达当御史大夫、仪同三司。后来靳月光行为不检点,陈元达就上奏告发她,刘聪没办法,只能把靳月光废了,靳月光又羞又气,自杀了,刘聪心里可恨陈元达了。

夏天四月,朝廷宣布大赦天下。

六月,有人盗墓,把汉国的霸陵、杜陵还有薄太后陵都给挖了,挖出好多金银财宝。朝廷因为缺钱花,就下诏把剩下的财宝都收归内府。

辛巳日,又一次大赦天下。

【内核解读】

公元315年,正值西晋王朝分崩离析、南北政权割据对峙的动荡时期。这一年的历史记载,如同打开了一幅乱世画卷,政治权谋、军事冲突、人性挣扎在字里行间交织,为我们观察魏晋南北朝的社会变迁提供了生动切片。 南方士族的权力博弈:周氏家族的命运起伏

吴兴周氏的叛乱风波,堪称东晋建立前夕士族政治的典型缩影。徐馥起兵欲奉周札为主,折射出当时地方豪强在中央权威崩塌后的政治野心。而周札的反应——从“大惊告官”到最终接受吴兴太守任命,展现了士族阶层在乱世中“既想自保又想获利”的矛盾心态。

王导建议派周莚平叛的决策,尽显门阀政治的运作逻辑。他精准把握了周氏家族内部的权力关系,用“以周制周”的策略避免了大规模军事行动,既平定了叛乱,又维护了士族集团的整体利益。周莚“昼夜兼行”“杀续不反顾”的果决,与其“不归家省母”的冷酷形成对比,揭示了乱世中个体在家族责任与政治忠诚间的艰难抉择。

东晋政权对周氏的“不穷治”政策,更凸显了门阀政治的本质——皇权对地方豪族的妥协。这种“抚勰如旧”的处理方式,虽暂时稳定了局势,却也为日后士族专权埋下伏笔,成为东晋“王与马共天下”政治格局的早期预演。

北方政权的生存困境:从刘琨到拓跋猗卢的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