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孝愍皇帝下
建兴四年(公元316 年,丙子年)
春天,正月的时候,司徒梁芬提议追尊吴王司马晏,但是右仆射索纟林等人引用魏明帝的诏书,觉得这事儿不行,最后就追赠司马晏为太保,谥号是孝。
在汉国这边,中常侍王沈、宣怀,还有中宫仆射郭猗这些人,都特别受宠幸,掌握着大权。汉主刘聪整天在后宫吃喝玩乐,有时候三天都醉得醒不过来,有时候一百天都不出宫。从去年冬天开始就不上朝处理政务了,把政事一股脑都交给相国刘粲,只有涉及到杀人、封官这些事儿,才让王沈他们进宫去汇报。可王沈他们很多时候都不汇报,自己就按个人想法决定了。所以那些有功劳的老臣有的得不到提拔,而一些奸诈谄媚的小人,几天之内就能当上俸禄二千石的大官。年年都打仗,可将士们连点钱和布帛的赏赐都没有,但是后宫那些人的家里,赏赐给奴仆的财物,动不动就好几千万。王沈他们的车马、衣服、住宅比诸王的都好,他们子弟和亲戚当郡守县令的有三十多人,个个贪婪残暴,成了老百姓的祸害。靳准全家都讨好巴结他们。
郭猗和靳准都跟太弟刘乂有仇。郭猗就对相国刘粲说:“殿下您可是光文帝的嫡孙,主上的亲儿子,天下人都向着您,怎么能把天下让给太弟呢!我听说太弟和大将军商量着在三月上巳节大宴群臣的时候造反,要是成了,就尊主上为太上皇,封大将军为皇太子,还答应给卫军大单于的位子。这三位王爷处在有权有势的位置,又都掌握着重兵,他们要是造反,没有不成功的。但这二位王爷只贪图一时的利益,根本不顾及父兄,事情办成之后,主上哪还有活路?殿下您和其他兄弟就更不用说了;东宫太子、相国、单于这些位子,肯定是武陵王他们兄弟的,怎么会让给别人呢!现在危险马上就到了,您得早点想办法。我跟主上说了好几次,可主上太重兄弟情义了,觉得我是个宦官,根本不信我的话。希望殿下您别泄露出去,悄悄地把这些情况上表给主上。殿下要是不信我,您可以把大将军从事中郎王皮、卫军司马刘惇叫来,给他们点好处,答应他们自首就从轻发落,然后问问他们,肯定能知道实情。”刘粲答应了。郭猗又偷偷地对王皮、刘惇说:“二位王爷造反的事儿,主上和相国都知道了,你们参与了吗?”这两人吓了一跳,说:“没有啊。”郭猗说:“这事儿已经定了,我只是可怜你们和你们的亲戚都要被灭族啊!”说着就假装哭了起来。这两人吓得赶紧磕头求饶。郭猗说:“我给你们出个主意,你们能照做吗?相国要是问你们,你们就说‘有这事儿’;要是怪你们不早点报告,你们就说‘我们知道自己罪该万死。但是想着主上宽厚仁慈,殿下您也对兄弟友爱,要是说了不被相信,就会背上诬陷的罪名,被处死,所以不敢说啊。’”王皮、刘惇就答应了。刘粲把他们叫来问话,两人虽然不是同时到的,但说的话一模一样,刘粲就相信真有这事儿了。
靳准又劝刘粲说:“殿下您应该住进东宫,兼任相国,好让天下人早点有个依靠。现在外面都传言说大将军、卫将军要拥戴太弟造反,时间就在春末;要是太弟得了天下,殿下您可就没地方容身了。”刘粲说:“那该怎么办呢?”靳准说:“有人告发太弟造反,主上肯定不信。您应该放松对东宫的管制,让宾客能自由往来;太弟向来喜欢招揽士人,肯定不会觉得有问题,那些轻浮的小人肯定会迎合太弟的心意,帮他出谋划策。然后我再帮殿下表奏太弟的罪行,殿下您把那些和太弟有来往的宾客抓起来审问,只要有了口供,主上就没有不信的道理了。”刘粲就命令卜抽把军队从东宫撤了回去。
少府陈休、左卫将军卜崇,为人清正耿直,向来讨厌王沈他们,就算在公共场合,也不跟他们说话,王沈他们对他俩恨得牙痒痒。侍中卜干就对陈休、卜崇说:“王沈他们势力大得能翻天,你们自己想想,你们和窦武、陈蕃比,谁更亲近皇上、更贤能呢?”陈休、卜崇说:“我们都五十多岁了,官职也不低了,就差一死而已!为忠义而死,那是死得其所;怎么能低着头、弯着眉去伺候那些宦官呢!卜公您走吧,别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