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中宗元皇帝上(第2页)
石勒在平阳进攻靳准,巴族、羌族、羯族投降的有十多万部落,石勒把他们都迁到自己管辖的郡县。汉主刘曜派征北将军刘雅、镇北将军刘策驻扎在汾阴,和石勒一起攻打靳准。
十一月乙卯这天,夜里太阳居然出来了,离地高三丈。
皇帝下诏让王敦当荆州牧,给陶侃加都督交州诸军事的职位。王敦坚决推辞州牧的职位,最后就同意他当刺史。
庚申日,皇帝让大臣们都说说朝政的得失。御史中丞熊远上疏说:“胡人在中原捣乱,先帝灵柩还没回来,咱们却不派兵去征讨,这是第一个失误;大臣们不觉得国仇未报是耻辱,整天就知道玩乐喝酒,这是第二个失误;选拔官员不看实际品德,只看虚名,不找有才能的人,光靠走后门,当官的觉得做事就是俗吏,依法办事就是苛刻,对人客气就是谄媚,悠闲自在就是高明,放荡不羁就是达人,傲慢就是高雅,这是第三个失误。现在社会风气太虚伪浅薄了,大家都觉得顺着领导就是好,提反对意见就被贬低,这样怎么能有敢于争辩的大臣,怎么能让士人有当官做事的志向呢!古代选拔人才,还让他们发表意见呢,现在光禄勋都不考试了,太不符合老规矩了。而且推举贤才都不出世族,执法也不涉及权贵,这样下去人才没法做事,坏人也得不到惩罚。要是不改改这情况,想挽救乱世,难啊!”
之前,皇帝因为天下大乱,想安抚人心,州郡推荐来的秀才、孝廉,都不考试,直接给安排官职。尚书陈頵也上奏说:“应该慢慢恢复旧制度,用经典和策论考试。”皇帝同意了,还下诏说:“考不过的,刺史、太守就免职。”这下可好,秀才、孝廉们都不敢来了,就算来了的,也都装病。连续三年都没人参加考试。皇帝想直接给已经来的孝廉们封官,尚书郎孔坦上奏说:“离得近的郡,官员怕连累上司和自己,都不敢派人来;离得远的郡,想着可能不考试,就冒险来了。现在要是只给这些人封官,那老实守法的人就吃亏了,投机取巧的人倒得了好处,坏风气一旦开始,恐怕就收不住了。不如都让他们回去,延期考试,让他们有时间学习,这样法律公平,政令也有信用。”皇帝听了他的,让孝廉们到七年以后再考试。这孔坦,是孔愉的侄子。
靳准派侍中卜泰带着车马、服饰等,找石勒求和,石勒把卜泰抓起来,送给了汉主刘曜。刘曜对卜泰说:“先帝晚年,确实乱了伦理纲常。司空(靳准)行使伊尹、霍光那样的权力,让我有机会到这一步,他功劳可不小。要是他早点迎接我,我就把政事都交给他,何况免他一死呢!你回城去,把我这话原原本本告诉他。”卜泰回到平阳,靳准因为之前杀了刘曜的母亲和哥哥,心里犹豫,没答应。十二月,左、右车骑将军乔泰、王腾,卫将军靳康等人一起杀了靳准,推举尚书令靳明为首领,派卜泰带着传国六玺向汉投降。石勒气得不行,进军攻打靳明。靳明出城迎战,被打得大败,只能死守城池。
丁丑日,皇帝封皇子司马焕为琅邪王。司马焕是郑夫人的儿子,才两岁,皇帝特别喜欢他,因为他病得厉害,就封他为王。己卯日,司马焕去世了。皇帝用成人的礼节安葬他,各种吉凶仪式、服饰都准备齐全,还修建陵园,花了好多钱。琅邪国右常侍会稽人孙霄上疏劝说道:“古代遇到灾荒都要简化礼仪,何况现在天下大乱,就算遵循旧制度,也该节省点。本来礼仪制度里就没这么夸张的,为啥要这么铺张呢!让疲惫的百姓干没用的事,花困乏的钱财搞没必要的花费,我实在觉得不合适。”皇帝没听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