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肃宗明皇帝上(第2页)
后赵中山公石虎带着四万步兵和骑兵去打安东将军曹嶷,青州好多郡县一看这架势,都投降了,石虎就把广固围起来了。曹嶷没办法,出城投降,被送到襄国给杀了,他手下三万多人也被活埋了。石虎还想把曹嶷剩下的人都杀了,青州刺史刘征说:“你留我在这是管老百姓的,人都杀光了,我还管谁去!我干脆也回去得了!”石虎这才留了男女七百口人给刘征,让他镇守广固。
后赵主刘曜从陇上往西去攻打凉州,派手下将领刘咸在冀城打韩璞,呼延晏在桑壁攻打宁羌护军阴鉴,刘曜自己带着二十八万士兵在黄河边扎营,营地排出去一百多里地,金鼓敲得震天响,连河水都像烧开了一样。张茂在黄河边守着的那些地方,一看这阵仗,都望风而逃。刘曜还放话,说要从好多地方一起渡河,直接打到姑臧去,凉州这边一听,都吓坏了。参军马岌劝张茂亲自出去迎战,长史汜祎一听就火了,要砍了马岌。马岌说:“汜公就是个死读书的,就会抓点小毛病,根本不考虑国家大事。明公父子想为朝廷杀刘曜都想了好些年了,现在刘曜自己送上门来,远近的人都盯着明公呢,您得展现出诚信和勇气,不辜负秦、陇百姓的期望。虽然咱实力比不上他,但这形势也不能不出去啊。”张茂一听,说:“有道理!”就出城到石头驻扎。张茂问参军陈珍:“刘曜带着三秦的人,气势汹汹地打过来了,这可咋整?”陈珍说:“刘曜兵是多,可精锐没几个,大多是氐族、羌族凑一块儿的乌合之众,他们内部关系也不咋地,而且他在崤山以东还有麻烦事呢,哪能不管自己的大麻烦,跟咱们在这死磕河西之地啊!要是二十天他还不退兵,我带几千弱兵,也能给明公把他抓住。”张茂一听乐了,就派陈珍带兵去救韩璞。后赵的将领们都争着要过河,刘曜说:“咱们看着声势大,其实有三分之二的人是被咱吓来的,中军又累又乏,不好使。现在咱就按兵不动,用咱的声威吓唬他们,要是过了中旬张茂还不送投降的表章来,算我对不起你们。”没过多久,张茂就派人来称臣,献上的马、牛、羊、珍宝多得数都数不过来。刘曜就封张茂为侍中,都督凉、南北秦、梁、益、巴、汉、陇右、西域杂夷、匈奴这些地方的军事,还封他为太师、凉州牧,封凉王,加授九锡。
杨难敌听说陈安死了,吓得够呛,跟弟弟杨坚头往南跑到汉中去了,后赵镇西将军刘厚追上去,抢了不少东西才回来。后赵主刘曜让大鸿胪田崧当镇南大将军、益州刺史,镇守仇池。杨难敌向后赵送了人质,又向成汉请求投降,成汉安北将军李稚收了杨难敌的贿赂,没把他送到成都。后赵兵一走,李稚就把杨难敌放回武都,杨难敌就占着险要地方,不听成汉的了。李稚后悔得不行,赶紧请求去讨伐杨难敌。成汉皇帝李雄派李稚的哥哥侍中、中领军李琀和李稚从白水出兵,征东将军李寿和李琀的弟弟李玝从阴平出兵,去打杨难敌。大臣们都劝李雄别这么干,李雄不听。杨难敌派兵抵抗,李寿和李玝前进不了,可李琀和李稚倒是一路打到下辨。杨难敌派兵截断他们的退路,从四面围攻。李琀和李稚深入敌境,没人支援,都被杨难敌杀了,死了好几千人。李琀是李荡的大儿子,又有才能又有声望,李雄本来想让他当继承人呢,听说他死了,好几天都吃不下饭。
【内核解读】
太宁元年(公元323年),是东晋初年一个充满动荡与变数的年份。这一年,各方势力在中原大地上展开了激烈的角逐,政权更迭、军事冲突、权谋算计交织上演,勾勒出一幅乱世图景,也为我们洞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生态与社会百态提供了鲜活样本。
皇权与权臣的生死较量
东晋朝廷内部,晋明帝与权臣王敦的矛盾已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王敦“谋篡位”的野心昭然若揭,他通过“讽朝廷征己”的手段试探皇权底线,最终获得“黄钺、班剑,奏事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特权,几乎架空了晋明帝的权力。这种权臣逼宫的戏码,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屡见不鲜,根源在于门阀士族制度下皇权的弱化与士族势力的膨胀。
王敦移镇姑孰、自领扬州牧的举动,进一步巩固了军事割据地位,而他对王彬的“欲收之”与最终“乃止”,既暴露了其残暴本性,也暗示了士族内部派系制衡的微妙关系。王彬那句“君昔岁杀兄,今又杀弟邪!”的怒斥,不仅是个人勇气的展现,更折射出士族家族内部在权力斗争中的撕裂与痛苦。
晋明帝并非坐以待毙,他试图借助郗鉴的力量对抗王敦,“拜鉴兖州刺史,都督扬州江西诸军事”,却因王敦的忌惮而被迫调整。郗鉴在姑孰与王敦的对话堪称精彩,面对王敦对“乐彦辅”与“满武秋”的不当评价,郗鉴以“彦辅道韵平淡,愍怀之废,柔而能正。武秋失节之士,安得拟之!”的鲜明态度,展现了士大夫的气节。而“丈夫当死生以之”的宣言,更是将这场言语交锋上升到了道德与价值观的层面,也让王敦“恶其言”却“不从”杀之,反映出权臣在舆论与道德约束下的有限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