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肃宗明皇帝下(第2页)
有人提议:“王含、钱凤的兵力是咱们的百倍,苑城又小又不坚固,应该趁敌军还没部署好,皇上亲自出城迎战。”郗鉴说:“这帮叛逆放纵嚣张,来势汹汹,咱们只能用计谋让他们屈服,很难靠武力硬拼。况且王含他们号令不统一,到处烧杀抢掠,官员百姓们吃过他们以前残暴抢掠的苦头,现在都会各自为战进行防守。咱们凭借正义对抗叛逆,还怕不能取胜吗!而且贼人没有长远的谋划,只知道像野猪一样横冲直撞打一仗;时间一长,必然会激发义士们的斗志,让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得以施展。现在用咱们这点薄弱的兵力去对抗强大的贼寇,在短时间内决定胜负,万一失败了,就算有像申包胥那样愿意奋不顾身的人,又怎么能挽回局面呢!”皇帝听了这话,就打消了亲自出战的念头。
皇帝率领各路军队出城,驻扎在南皇堂。癸酉日夜里,招募了一批壮士,派将军段秀、中军司马曹浑等人率领一千名披甲士兵渡河,趁敌人没有防备发动突然袭击。天亮的时候,在越城交战,把敌军打得大败,斩杀了他们的前锋将领何康。段秀是段匹磾的弟弟。
王敦听说王含战败,生气地大骂:“我这哥哥,就是个老糊涂!家族要衰败了,大势已去啊!”回头对参军吕宝说:“我得亲自去拼一把。”说着就挣扎着起身,结果因为身体虚弱,又躺了下去。然后他对自己的舅舅少府羊鉴和王应说:“我死了之后,王应马上即位,先设立朝廷百官,然后再办我的丧事。”不久王敦就死了,王应隐瞒消息,不对外发丧,用席子裹住尸体,外面涂上蜡,埋在议事厅里,然后和诸葛瑶等人日夜饮酒作乐。
皇帝派吴兴人沈桢去劝说沈充,答应封他为司空。沈充说:“三公是备受瞩目的重要职位,我哪能胜任!送的礼物丰厚,说的话又好听,这是古人都害怕的事儿。再说大丈夫一起做事,就该有始有终,怎么能中途变卦,又有谁能容得下我呢!”于是就起兵向建康进发。宗正卿虞潭因病回到会稽,听说这事儿后,在余姚起兵讨伐沈充,皇帝任命虞潭兼任会稽内史。前安东将军刘超、宣城内史钟雅也都起兵讨伐沈充。义兴人周蹇杀了王敦任命的太守刘芳,平西将军祖约赶走了王敦任命的淮南太守任台。
【内核解读】
这段历史片段生动展现了东晋初年王敦叛乱末期的权力博弈与人性百态,其中的政治策略、人物抉择与局势反转,至今仍具启示意义:
政治博弈中的虚实之道
王导的“发哀”之举堪称精妙的心理战。在王敦生死未卜时,他以家族身份率先为其“治丧”,既撇清与叛乱的关联,又向外界传递“王敦已死”的信号,瞬间瓦解了叛军的心理优势,也为朝廷争取了舆论主动权。而晋明帝的诏书则精准运用分化策略——悬赏诛杀首恶钱凤、赦免胁从者、优待叛军士兵,从内部撕裂了王敦集团,这种“区别对待”的政治智慧,成为后世平叛的经典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