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显宗成皇帝上之上(第2页)
尚书左丞孔坦、司徒司马丹杨人陶回跟王导说:“趁着苏峻还没到,赶紧切断阜陵,守住长江以西当利那些渡口,他们人少咱们人多,打一仗就能决定胜负。要是苏峻还没来,咱们还能去逼他的城。现在不先下手,苏峻肯定先到,他一到,人心就慌了,就很难跟他打仗了。这机会可不能错过。”王导觉得有道理,庾亮却不听。十二月辛亥这天,苏峻派他的将领韩晃、张健等人偷袭并占领了姑孰,抢走了盐和粮食,庾亮这才后悔。
壬子这天,彭城王司马雄、章武王司马休叛变,投奔苏峻。司马雄是司马释的儿子。
庚申这天,京城戒严,授予庾亮符节,让他都督征讨诸军事;任命左卫将军赵胤为历阳太守,派左将军司马流带兵据守慈湖抵挡苏峻。让以前的射声校尉刘超当左卫将军,侍中褚翜主管征讨军事。庾亮让弟弟庾翼以平民身份带着几百人防守石头城。
丙寅这天,把琅邪王司马昱改封为会稽王,吴王司马岳改封为琅邪王。
宣城内史桓彝想起兵去救朝廷,他的长史裨惠觉得郡里兵又少又弱,山里的老百姓还容易被惊扰,觉得应该按兵不动,等着看情况。桓彝脸色一板说:“‘见到对国君无礼的人,就应该像鹰鹯追逐鸟雀一样去对付他。’现在国家都危险成这样了,从道义上说,不能贪图安逸。”辛未这天,桓彝进军驻扎在芜湖。韩晃把他打败了,接着进攻宣城,桓彝退到广德防守,韩晃在各个县大肆抢掠一番就回去了。徐州刺史郗鉴想带着自己的部队去救朝廷的急,朝廷下诏说北方有敌人,没同意。
这一年,后赵中山公石虎攻打代王纥那,在句注陉北边打了一仗,纥那没打过,就把都城迁到大宁,躲开石虎。
代王郁律的儿子翳槐住在他舅舅贺兰部,纥那派人去要他,贺兰部落的首领蔼头保护着翳槐,不给。纥那就和宇文部一起去打蔼头,没打赢。
【内核解读】
咸和二年(公元327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极具标志性的一年,这一年里各方势力的军事冲突与政治博弈此起彼伏,不仅深刻影响了东晋王朝的统治根基,更在乱世中书写了权力斗争的残酷与人性的复杂。从边疆战事到中枢动荡,历史的齿轮在各方势力的拉扯中艰难转动,为我们留下了诸多值得深思的历史镜鉴。
边疆烽火:多方势力的拉锯与消耗
这一年的边疆并不平静,各方势力围绕地盘与资源展开了激烈争夺。
在南方,成汉政权与东晋的冲突率先爆发。正月,朱提太守杨术与成将罗恒在台登交战,最终杨术兵败身亡。这场战役虽规模不大,却拉开了这一年边疆战事的序幕,也反映出东晋对西南边疆的控制力已然减弱,成汉政权在局部地区具备了一定的军事优势。
北方的后赵与前赵(此处“赵”指前赵)同样动作频频。五月,前赵武卫将军刘朗率领三万骑兵袭击据守仇池的杨难敌,虽未攻克仇池,却掠走三千多户百姓而归。这场战役看似前赵未达主要军事目标,但掠夺人口的行为实则是当时乱世中“以人口为资源”的典型表现,通过掠夺人口增强自身实力,也给对手造成了实质性削弱。
而凉州的张骏则上演了一场“政治站队”与军事冒险的大戏。当张骏得知前赵军队被后赵击败后,立刻果断去除前赵授予的官爵,重新归附东晋,恢复晋大将军、凉州牧的称号。这一政治抉择背后,是对天下局势的判断与自身利益的考量——前赵实力受损,依附强者以求自保并扩张势力成为必然选择。随后,张骏派遣多路将领率军数万东进,与韩璞会合,攻打前赵的秦州诸郡。然而,这场看似有备而来的军事行动,最终却以惨败告终。
韩璞与前赵南阳王刘胤在洮水两岸相持七十余日,韩璞因迷信“日星有变”而错失战机,最终被刘胤抓住分兵运粮的弱点,以少胜多击溃晋军。刘胤乘胜追击,不仅斩杀两万晋军,还攻占令居、进据振武,导致张骏失去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这场战役的失败,暴露了东晋地方势力军事指挥的保守与僵化,也反映出乱世中“战机稍纵即逝”的残酷现实——犹豫不决与迷信空谈,最终只能换来丧师失地的结局。
中枢动荡:庾亮削藩与苏峻之乱的爆发
如果说边疆战事是王朝外部的“皮肉之伤”,那么东晋中枢的权力斗争则是动摇统治根基的“心腹之患”,咸和二年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当属庾亮强制征调苏峻引发的“苏峻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