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显宗成皇帝上之下(第2页)
郗鉴在广陵,城又孤立,粮食还少,又离胡寇近,大家心里都没底,军心不稳。收到诏书后,郗鉴立马流着泪跟将士们发誓,要去解救国家危难,将士们一听,都热血沸腾,争着要去。郗鉴派将军夏侯长等人抄小路去跟温峤说:“听说贼寇想挟持天子往东去会稽,咱们得先建立营垒,占据要害之地,既能防止他们逃跑,又能切断贼寇的粮草运输,然后坚壁清野等着贼寇来。贼寇攻城攻不下来,在野外又抢不到东西,东边的路被咱们截断,粮草运输也断了,他们肯定得自己崩溃。”温峤觉得这主意太棒了。
五月,陶侃带着人马到了寻阳。很多人都传言说陶侃想杀了庾亮来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庾亮吓得够呛。后来他听了温峤的计策,跑去给陶侃下拜谢罪。陶侃吓了一跳,赶忙制止他说:“庾元规(庾亮字元规)竟然给我陶士行(陶侃字士行)下拜啊!”庾亮一个劲地自我批评,态度还挺好,陶侃不知不觉气就消了,说:“你以前修石头城,那可是防着我呢,今天反倒来求我啦!”然后就和庾亮聊了一整天,还一起吃饭,接着就和庾亮、温峤一起往建康出发。他们一共有四万士兵,旌旗绵延七百多里,锣鼓声震得老远都能听见。
苏峻听说西边起兵了,就听了参军贾宁的计策,从姑孰撤回,占据石头城,还分兵去抵挡陶侃他们。
乙未日,苏峻逼着皇帝搬到石头城。司徒导坚决反对,可苏峻根本不听。皇帝哭哭啼啼地登上车,宫里的人也都大哭起来。当时天下着大雨,道路泥泞,刘超、钟雅徒步在皇帝身边侍奉。苏峻给他们马,他们都不骑,神情悲愤激昂。苏峻知道了很讨厌他们,但又不敢杀。苏峻安排自己的亲信许方等人补了司马督、殿中监的职位,名义上是保卫皇帝,实际上是防备刘超他们。苏峻把仓库当皇帝的宫殿,还天天跑到皇帝面前说脏话。刘超、钟雅和右光禄大夫荀崧、金紫光禄大夫华恒、尚书荀邃、侍中丁潭一直陪着皇帝,寸步不离。当时闹饥荒,米价飞涨,苏峻送东西给他们,刘超一概不收,每天都尽心尽力地侍奉皇帝,臣子的礼节更加恭敬。就算身处困境,刘超还想着给皇帝讲解《孝经》《论语》。
苏峻让左光禄大夫陆晔守着留台,把老百姓都赶到后苑集中起来,让匡术守着苑城。
尚书左丞孔坦跑去投奔陶侃,陶侃让他当了长史。
“内核解读”
这段史料生动还原了东晋苏峻之乱中,庾亮、温峤联合陶侃起兵平叛的关键历程,其中既有乱世权谋的博弈,也有忠义精神的闪现,更暗含着东晋门阀政治的深层逻辑。
局势判断与人心向背
南阳人范汪的出现成为讨逆行动的重要转折点。他带来的“峻政令不壹,贪暴纵横,灭亡已兆”的情报,精准点出了苏峻集团的致命缺陷——虽军事强势却失尽人心。这一判断为庾亮、温峤的起兵提供了重要依据,也揭示了古代战争中“师出有名”与“民心向背”的决定性作用。苏峻的贪暴不仅激化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更在民间积累了巨大怨恨,这为后续联军的形成奠定了社会基础。
联盟构建中的智慧与波折
讨逆联盟的组建过程充满戏剧性,深刻展现了乱世中合作的复杂性:
推举盟主的政治考量:温峤之弟温充提出推举陶侃,体现了对实力格局的清醒认知。陶侃作为“位重兵强”的地方实力派,其态度直接决定联军的成败,这一决策避免了庾亮、温峤之间的权力内耗,彰显了大局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