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经典 作品

第579章 显宗成皇帝中之下(第2页)

赵王石虎任命秦公石韬为太尉,和太子石宣轮流处理尚书奏事,专门决定赏赐和刑罚,不用再向石虎汇报。司徒申钟劝阻说:“赏赐和刑罚,这是君主的大权,不能交给别人。这是为了防患于未然,把叛乱的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太子的职责是照顾您的饮食起居,不应该参与政事;之前庶人石邃就是因为参与政事才失败,这前车之鉴还不远呢。而且两个人分权,很容易引发灾祸。爱孩子不用正确的方法,反而会害了他。”石虎不听。

中谒者令申扁因为聪明机灵、能言善辩,深受石虎宠爱,石宣也和他很亲近,让他掌管机密事务。石虎不管事,石宣和石韬又都喜欢喝酒打猎。所以官员任免、生杀大权都由申扁决定,从九卿以下官员,大多见到他都赶紧下拜。

太子詹事孙珍眼睛生病,向侍中崔约求药方,崔约开玩笑说:“往眼睛里尿尿就能好。”孙珍说:“眼睛哪能尿尿呢?”崔约说:“你眼睛鼓鼓的,正适合往里面尿尿。”孙珍记恨在心,把这事告诉了石宣。石宣在兄弟中长得最像胡人,眼窝深陷,听了这话大怒,杀了崔约父子。从此公卿以下官员都害怕孙珍,看他都得斜着眼。

燕公石斌负责镇守边境州郡,也喜欢打猎,经常不关城门就出去。征北将军张贺度经常劝他,石斌生气,还羞辱张贺度。石虎知道后,派主书礼仪带着符节去监督他。石斌杀了礼仪,还想杀张贺度,张贺度严密防守,快马报告石虎。石虎派尚书张离率领骑兵去追石斌,打了他三百鞭,免了他的官职,让他回家,还杀了他十几个亲信。

张骏派别驾马诜到赵国进贡,奏表言辞傲慢。赵王石虎生气,想杀马诜。侍中石璞劝阻说:“现在咱们国家首先要除掉的是东晋。河西地区偏僻落后,不值得在意。现在要是杀了马诜,肯定得征讨张骏,这样兵力就分散了,东晋又能多延续几年命了。”石虎这才作罢。石璞是石苞的曾孙。

当初,汉国将领李闳被晋朝俘虏,后来逃到赵国,汉主李寿给赵王石虎写信要李闳,信中称呼石虎为“赵王石君”。石虎不高兴,把这事交给大臣们讨论。中书监王波说:“现在李闳发誓说:‘如果能让我回蜀地,我一定带领宗族,接受您的教化。’如果他说话算话,那咱们不用出兵,就能轻易平定梁州、益州;就算他反悔,也不过是损失一个逃亡的人,对赵国没什么损失!李寿已经称帝,现在用诏书回复他,他肯定也会回个对等的文书,不如还是写信给他。”正好挹娄国向赵国进贡楛矢石砮,王波就请求把这些送给汉国,说:“让他们知道咱们能让远方的国家臣服。”石虎听从了他的建议,送李闳回去,还厚待他。李闳到成都后,李寿下诏说:“羯族使者来朝,进贡楛矢。”石虎听说后,大怒,贬黜王波,让他以平民身份任职。

【内核解读】

咸康六年(公元340年),正值东晋十六国时期,这是一个政权更迭频繁、英雄豪杰辈出的动荡年代。这一年发生的诸多事件,如权力交替、人物命运起伏、国家战略抉择等,生动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政治生态、军事智慧与人性复杂,为我们洞察乱世规律提供了鲜活的历史样本。

权力交替中的能力试炼

东晋朝堂在这一年经历了重要的权力变动。庾亮的离世引发了荆州镇守之位的继承问题,其弟庾翼因年少而遭时人质疑。但他以实际行动打破了质疑——“悉心为治,戎政严明”,短短数年便实现“公私充实”。这一事件深刻揭示了乱世中“能力至上”的生存法则:血统与资历或许能打开权力之门,但唯有实实在在的政绩才能稳固地位。庾翼的成功不仅稳固了东晋在荆州的统治,更印证了“治世看德行,乱世看才干”的历史规律。

与此同时,陆玩被任命为侍中、司空,体现了东晋门阀政治中“平衡各方势力”的潜规则。陆玩出身吴郡陆氏,是江南士族的代表人物,他的上位本质上是东晋朝廷对南北士族权力格局的调和,反映了门阀制度下政治运作的复杂性。

英雄蛰伏与绝地反击的智慧

慕容翰的人生轨迹是这一年最富戏剧性的篇章。作为前燕名将,他因遭猜忌而投奔宇文部,却面临宇文逸豆归的忌恨。为求自保,慕容翰不惜“阳狂酣饮,或卧自便利,或被发歌呼,拜跪乞食”,以自污名声的方式麻痹敌人,暗中却“默记山川形便”,始终心系故国。这种“忍辱负重”的蛰伏智慧,正是乱世英雄的生存必修课——在绝境中保存自身,等待反击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