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经典 作品

第615章 哀皇帝(第2页)

桓温又想把洛阳的钟虡(挂钟的架子,象征国家重器)移过来,王述又怼:“永嘉年间咱才暂居江南,以后早晚要打回洛阳去,要是回不去,也该先迁祖坟,哪能先动钟虡!”桓温这才作罢。

朝廷觉得交、广地区太远,改授桓温都督并、司、冀三州,桓温直接上表推辞,不要。

秦王苻坚亲自去太学,考学生们经义,还跟博士们讨论学问,从这往后每月都去一次,挺重视教育。

六月甲戌日,燕国征东参军刘拔在信都刺杀了征东将军、冀州刺史、范阳王慕容友,出了个大刺杀案。

秋天七月,吕护打不过,退守小平津,中了箭去世了。燕将段崇收兵北渡黄河,屯在野王。邓遐进兵屯驻新城。八月,西中郎将袁真屯兵汝南,运了五万斛米去给洛阳当军粮。

冬天十一月,代王什翼犍把女儿嫁给燕国,燕国也送了个公主过去,搞起了政治联姻。

十二月戊午初一,发生了日食,老天爷都来刷存在感。

最后,庾希从下邳退到山阳,袁真从汝南退到寿阳,这波操作算是暂时告一段落。“内核解读”

公元362年这一年,说热闹吧全是“拆东墙补西墙”的折腾,说冷清吧又处处藏着权力博弈的暗流——东晋忙着维稳、怼权臣,燕国一边打洛阳一边闹内乱,前秦悄悄搞教育,代国靠联姻刷存在感,活像一盘“乱世桌游”,每个玩家都有自己的小目标,却没一个能真正掌控全局。

东晋的“年初福利”:看着香,实则是“底气不足的维稳”

年初东晋放的两个“大招”——大赦天下+改元、减田租到每亩二升,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安抚民心的应急包”。改元是给政策换个“新包装”,大赦能压一压民间的不满,最实在的还是减租:东晋初年老百姓被战乱和苛捐逼得没活路,每亩二升的租额确实能让农户“偷着乐几天”,但这招根本是“饮鸩止渴”——朝廷对地方的掌控力本就弱,减租等于主动砍自己的财政收入,后面应对燕国打洛阳时,连救援都只能派三千水军,可见钱袋子有多紧。

说白了,东晋这波操作是“用短期民生福利换长治久安的幻觉”,老百姓暂时爽了,可边境防御、财政缺口这些硬问题,一个都没解决。

洛阳攻防战:俩“弱鸡”互啄,谁都吃不下谁

燕国对洛阳的野心,从孙兴那句“陈佑千余残兵守孤城”就能看出——纯属捡软柿子捏。东晋的边境防御确实拉胯:河南太守戴施直接吓得跑路到宛城,守将陈佑只能喊救命,活像“纸糊的防线”。可燕国也没好到哪去:吕护打了大半年,最后退守小平津还中箭死了,燕军只能北撤,连个孤城都拿不下来。

这仗说白了就是“两个虚弱政权的互相试探”:东晋弱在边军空虚,燕国弱在攻坚能力差,谁都没实力彻底吃掉对方,只能在黄河边来回拉锯。最后袁真运五万斛米去洛阳,也不是“打胜仗的补给”,更像“给守兵续命的救济粮”,勉强把洛阳保住,却没改变“东晋守不住河南”的本质。

桓温的“迁都大戏”:权臣的野心,撞上现实的“硬墙”

这一年最精彩的“宫斗戏”,当属桓温提议迁都洛阳。表面上他喊着“光复中原、迁回旧都”,实则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迁都能把朝廷从江南搬到自己的军事势力范围里,还能靠“中兴功臣”的名号巩固权力,简直是“借大义谋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