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通天河命案(2)
那年轻的男人看上去年纪也不大,看样子也就是在上高中的样子,嘴甜的,一句话将陈醉哄得直乐。
陈醉从自己的包中抽出了一沓红包,选出了最厚的一个,递给了面前的男人。
“还是表弟会说话。”
他低低的声音在男人的耳边响起,塞了一个大红包进他的怀里,摸着那红包的厚度,男人简直要开心坏了,恨不得抱着陈醉就亲一口。
“嫂子好!”
“舅妈好!”
“婶婶好!”
“姐姐好!”
其他一些年轻的小辈见状,纷纷上前按照各自的辈分,甜甜的叫着宋晚霁。
宋晚霁有些找不着北站在一边,僵直的像根木头。
陈醉则是乐不思蜀的分发着各种红包,轻轻的咳了咳。
“她还不是你们的嫂子、舅妈、婶婶和姐姐呢,别把人家给吓到了。”
听着这话,宋晚霁的脸不自觉的红了,也不知道是因为身子太热还是怎么的。
“好了好了,吃饭了!赶紧把桌子围上来。”
宋晚霁,看着众人忙忙碌碌的样子,有些不知所措的站在原地。
陈少杰呵呵笑了笑,将她拉到一边的桌子边。
“坐下,别拘束,随便坐,今天咱们都是客人,让他们忙活去!”
陈少杰不见外的说道,宋晚霁更加的懵逼了,这好像跟陈醉所形容的越来越不一样。
宋晚霁看了看四周,细细的数了数,这一共加起来应该是不到二十个人,可能都是陈少杰的一些亲戚。
小孩子嘴很甜,抱着宋晚霁的腿就不撒手,搞得宋晚霁还挺不好意思的。
桌子很大,摆在中央,四周围拢了不同的椅子,陈醉坐在了宋晚霁的旁边,看着桌子上的一桌子美食。
这一桌子美食中,基本上都是烟市当地的一些特色。
还好,烟市的食物比较大众化,对于外地人来说,口味差别不会太大。
“孩子,你快吃,别拘束,别跟大家客气!”
一个中年女人笑呵呵的,将一大盆红烧排骨放到了她的面前。
宋晚霁看着桌上,平均都比她头大的大盆食物,不由自主的抽搐了一下嘴角。
这北方饭量就是大,这大桌子能容下二十来个人,整张桌子上都摆满了食物。
甚至这桌子为了避免别人夹不到菜,还搞了个转桌。
宋晚霁也是第一次在家里边,看到转桌这种存在。
陈醉轻轻的凑到宋晚霁的耳边。
“别拘束,就当这里是自己家。”宋晚霁看着陈少杰,跟大家抹着眼泪,拥抱聊天的样子,不由自主的蹙了蹙眉,没忍住还是问道。
“你不是说陈爷爷在家里边很不受重视,甚至还受人欺负吗?”
陈醉的嘴角抽搐了一下,表情讪讪。
这还不是为了能把宋晚霁带过来,所撒的一点善意的谎言吗?
“哎哟,陈醉,你现在可是打扮的越来越年轻了,这这样一眼看都跟我上高中的儿子差不多小了!”
那个中年婶子站起身,笑呵呵的看着陈醉。
还不是因为过年那天,几个小孩叫宋晚霁姐姐,深深的将他刺激到了,所以他才往年轻化打扮,就为了看着好跟宋晚霁更加相配。
“我们收到你跟陈大伯要回来的时候,就已经快马加鞭准备了这些东西了,不过,我们回来的也比较匆忙,招待不周,请多担待!”
婶子神色认真的看向了宋晚霁,宋晚霁连忙点了点头。
这还叫招待不周啊?
这一桌子菜看上去得有30多种,他们怎么可能吃的完呢?
而且这些菜中,甚至还能够见到在帝都价值千金的各类稀有海鲜,以及不要命似的各种大肉,这简直是要把人当成猪一样的喂。
“哎,我听说你们家也搬到城里去了?”
陈少杰跟几位老家伙叙完旧,将衣服脱下,放到了一边,坐在位置上,看了看一边还来不及放置的行李箱,有些好奇的问道。
中年大婶管陈少杰叫大伯,应该也是陈醉的婶婶一类。
说起这个,她有些愁眉苦脸。
“可不是嘛,我们家是在今年的时候才去到城里边的,现在家里边只有住不惯城里的六伯跟五伯还住在这儿,偶尔我们几个会换着过来给他们做做饭,聊聊天什么的,平时也就不怎么回来了。”
陈少杰有些奇怪。
“这是为什么呀?这房子不是近两年才翻修的吗?修好了不住岂不是浪费?”
那婶子叹了口气,看了看众人,也没有隐瞒他们的心思。
“咱们红薯村几年前发生了怪事,有个大学生不是淹死在河里了吗?每年都会有人在那河里边淹死,捞都捞不回来,尸骨无存,我这不寻思着,家里边孩子多,平时又没个轻重的,要是去那河边玩儿,到时候要是真出事儿,那可什么就完了,正好现在他们都到了上学的时间,咱们这村子里边教育肯定不比城里,所以干脆就全部都搬城里去了,也就逢年过节的时候会换着回来,但是绝对不往那河边走。”
宋晚霁跟陈醉确实是饿了,一边吃着一边听着这婶子讲的事情。
宋晚霁不由得跟陈醉面面相觑,这跟刚刚坐车时那司机所讲的一模一样。
陈少杰也想起了之前所发生的不一般的经历,此时他已经是一个见过世面的老头子,不由得有些悄声道。
“你们没找什么法师过来看一下吗?”
那婶子似乎也没有想到,七老八十的陈少杰居然还这么时髦,还知道请法师?
“请了,怎么没请?咱们村长都已经从城里边请了无数个道士和尚过来做法,都没有用,每年村子里边都会有人淹死在那河中,你说真是奇了怪了,那河水我们从小就在那一边闹着玩的,怎么着也不至于能淹死在里边,可偏偏就是那个只有成人胸口深的河水,淹死了大人小孩,还有成年男人,你说这事怪不怪?!”
中年婶子越说越起劲儿,转过身看着几个比较年长的人,眉毛紧紧的皱着。
其他几人也都是在这个村子土生土长的,现在一起搬到城里边,偶尔还会比较怀念在红薯村的生活,也不由自主的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