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不知何师承何处(第2页)
看似背井离乡的冒险,实则展现了非凡的决断力。
毕竟逃亡失败意味着叛国重罪,但娄家夫妇权衡利弊的智慧与壮士断腕的勇气,恰是乱世中难得的生存之道。
此刻衣着整洁的何雨柱比原著显得精神许多。
娄夫人好奇道:
"不知何师承何处?
"
"家父启蒙后送我去丰泽园学艺,“何雨柱坦然道,”后来他跟着寡妇跑了,我就顶替他进了轧钢厂。
"
"噗嗤——
"楼上突然传来笑声。
只见十六七岁的娄晓娥挽着母亲胳膊撒娇:”妈,实在没忍住嘛!哪有人这么淡定说自家丑事的。
"
何雨柱不以为意:
"这事儿厂里院里都知道,没什么好遮掩的。
"
娄振华适时转移话题:
"老杨,今天看在何师傅面子上,有什么困难咱们慢慢商量。
"
娄母含笑说道:
"丰泽园的东家栾学堂可不简单,那双眼睛就跟明镜似的,客人的身份地位,他扫一眼就心中有数。
客人是单纯来吃饭的,还是有事相商;是想挥金如土,还是精打细算——但凡想少花钱又要体面的,他都能安排得妥妥当当。
"
何雨柱连连点头:
"娄夫人说得在理,咱们京城不是有句老话么:‘吃饭认准丰泽园,穿衣就认瑞蚨祥’。
丰泽园能成为咱四九城餐饮业的金字招牌,栾老板当居首功!
"
眼见时候不早,何雨柱想起此行的正事,便说道:
"娄先生、娄夫人,这会儿该准备晚饭了,要不我先去厨房看看今日的菜式?
"
娄振华转头对女儿说:
"晓娥,你领何师傅去厨房吧。
"
丰泽园是正宗的鲁菜馆子。
招牌菜有葱烧海参、砂锅鱼翅、干鱼翅、葱烧大乌参,道道都是硬菜,用的餐具清一色都是银器。
何雨柱暗自称奇:难怪坊间都说娄家是
"娄半城
",这年头还能备齐这些珍馐美器,家底确实殷实。
谈完正事用饭时,娄振华执意要何雨柱同桌就餐。
何雨柱爽快地入席就座。
杨厂长有心让何雨柱露一手,笑吟吟道:
"小何啊,今儿辛苦你了,不如给咱们讲讲谭家菜的典故?
"
何雨柱先望了眼娄谭氏,见她含笑颔首,这才开口道:
"那我就献丑了。
"
"谭家菜是清末官僚谭宗浚的家传宴席,因其是同治二年的榜眼,故又称'榜眼菜',乃官府菜中的翘楚。
"
"谭家菜以鲜香软嫩著称。
当年报纸评价'其味之美,虽南面王不易也'。
想订谭家宴,非得托与谭青相熟之人不可。
"
"杨厂长您也知道,咱四九城历来是首善之区,名流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