靰鞡草 作品

第四十六章 维度之外的低语(上)(第2页)

然而,这束光本身也充满了不确定性。量子世界的基石是概率,而非经典物理般的确定轨迹。卜筱茗追寻的“微子”,其行踪便飘忽于这概率的迷雾之中,他无法预知它下一刻的确切位置,只能捕捉其出现的可能性。测不准原理与波粒二象性构成了量子理论的核心,这让卜筱茗坚信,宇宙底层的运行规则,与人类所幻想的“自由意志”相去甚远。

双儿轻轻摇头:“回少主,蓝星人所说的意识,古人称其为神识、魂魄或灵魂。依先人之见,实则是天意、地识、命合三者,在特殊‘调控素’的协调下共同运作的产物。”

双儿稍作停顿,选了个更贴近战智湛认知的比喻:“少主的肉身如同精密的机器,是‘硬件’;而意识,便是驱动这机器的‘系统’。人死灯灭,意识似乎消散了,其构成却并未真正湮灭,只是形态剧变;若说它永存,却又不再是生前那个鲜活的‘自我’了。”

战智湛凝神细听,双儿的理论如惊雷在他固有的唯物观念中炸开。物质决定意识?可这天意、地识、命合,分明更像一种玄奥的能量。他迅速抓住核心:天意是主掌“我思故我在”的主观世界;地识是映照、理解身外的客观现实;命合如同中枢调度官,将感官捕获的信息流(感觉、知觉、表象)加工处理,分门别类送入天意与地识构筑的“记忆蜂巢”中储存,当需要时,又能从中提取信息,指挥言行。而那股关键的“调控素”,就是构筑和维系这些蜂巢的“无形之泥”。生命一旦终结,调控素的源泉随之枯竭。

死亡,便是程序的崩溃:命合停摆,指令断绝。失去调控素滋养,天意与地识再也无法构筑新的蜂巢。那些储存着往昔记忆的旧蜂巢,因缺乏维护和能量补充,如同废弃的房屋,最终被天意与地识自身当作“燃料”分解消耗。这就是遗忘的根源,无论是学不进新东西(无法筑新巢),还是记不住旧事(旧巢被当作点心吞噬),都因这“调控素”的匮乏。

战智湛眉头紧锁,直指核心:“双儿,你刚才说‘万物虚妄,唯轮回真实’。俺知道六道轮回是古印度的说法,讲生命在六种形态里打转。人死之后,肉身归土,只剩天意、地识、命合这三样东西。可是,它们怎么就能变出六道众生来?”

双儿眼波流转,知道少主需要更实在的解释,便抛开玄虚,直击本质:“少主,轮回的根本,在于那β-e酸‘调控素’的特性!它像一枚无形的印记,在人活着时,就烙在了天意、地识、命合之上。”

“人这一生,所思所为,是善是恶,都在悄然改变着‘调控素’的性质。用蓝星人的话说,就是它的酸碱度ph值。行善越多,其性越趋于中和乃至光明;作恶越深,其性便越趋向浑浊阴暗。”双儿的语气愈发笃定:“待到生命终结,天意、地识、命合这三股能量离散飘零。它们并非随意重组,而是受那残留的‘印记’调控素的ph值所牵引。性质相近者,如同磁石相吸,方能再度聚合。”

“聚合成功,便是新的生命开始。而这新生命的形态归属哪一道。”双儿目光幽深:“便由那聚合时‘调控素’印记的整体性质决定:偏向光明清和,则入天道、人道;沉溺阴暗浑浊,则堕入畜生、饿鬼、修罗诸道。这便是‘业力’牵引,轮回流转的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