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墨 作品

第两百零四章 主动攻击的徐和(第2页)

“府君,徐和部兵力为十三万许,而这四城之中有人偶十,以属下之见,此或为蛾贼兵力布置?”糜竺终于抓住了机会,率先抢答。

在说话的时候,他还一直分些心神在刘备身上。

当他注意到刘备先是张嘴欲言,旋即讪讪住口,终于忍不住嘴角微勾,露出了一抹微笑。

“子仲所言不差。”刘毅先是点头肯定了糜竺,接着便沉声道:“根据探报,徐和在春分之后便开始从所占各县城中调集兵力,经过两月的集结之后,已经在紧邻着齐国的高苑县、博昌县、利县三地部署了近八万人,并且在寿光这个毗邻我北海的县城,同样部署了两万余人。”

之所以能把徐和的兵力和布置给打探个七七八八,不是刘毅派出去的探哨太给力,而是黄巾实在是一点点的防备意识都没有。

要知道,在古代,想要打探清楚敌方的具体兵力其实是很难的,正所谓,人一满万,无边无际,兵力到了万这个数字的时候,就算是放你肉眼去数,也数不准,所以很多时候侦察都是用数旗帜来配合目测的。

因为一杆旗帜,通常都是代表一个编队,一般也就是一曲。

这也是为什么古代的将军们装大尾巴狼的时候总是要吩咐手下要多多树旗的原因,在无法抵近目测核对的时候,远远的数旗帜就成了唯一估算兵力的办法。

按照汉军的操典,只要是在战备期间的行军都是要偃旗息鼓的,为的既是隐蔽,也是让敌方探哨摸不清虚实。

而黄巾倒好,举着旗子大摇大摆的转移,也没有派出游骑巡曳,让刘毅派出去的探哨摸着边儿数了个痛快。

所以刘毅没有费多大的力气就知道了黄巾的兵力布置,直接导致了他废了大半天想出来的方案B和方案C成了无用功。

刘毅环视了手下的心腹们一圈,冷冷一笑,“徐和此番布置,其意昭然若揭。”

“府君所言极是,观其行止,应当是想用寿光县的两万人进行牵制,从而可以毫无顾虑的攻打齐国。”刘毅话音一落,刘备就迫不及待的补充了起来,他说着还有意无意的瞥了糜竺一眼。

糜竺很敏锐的察觉到了刘备的眼神,不知道为何,他突然觉得自己同小了自己四五岁的刘备较劲的行为非常幼稚,在哑然失笑的同时,他也忍不住在心里吐槽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