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人心归拢(第2页)
老掌柜隔着门缝,看着这位往日高高在上的通判大人,此刻风尘仆仆,官靴沾满泥泞,口罩上方露出的双眼布满血丝,嘶哑着嗓子承诺:“老先生,此乃活人万千之功德!所需药材,府衙按市价三倍给付!坐堂诊金,十倍奉上!更可保先生家小无虞!李璟在此恳请先生出山!”
那些闭门谢客的老大夫,听着李通判在门外痛陈利害,说到“满城妇孺何其无辜!先生忍见其尽成枯骨乎?”时,紧闭的房门终于吱呀一声打开。老大夫须发凌乱,老泪纵横,颤巍巍地拿起药箱:“罢了老夫随大人去!”
一个,两个,五个,十个……李通判的诚意与担当,如同黑暗中的火把,点燃了医者心中尚未完全熄灭的仁心。更多的药铺伙计、略通医理的学徒、甚至懂些土方的接生婆,也鼓起勇气,加入了这支临时拼凑的济疫军。
济疫坊内,秦思齐的压力稍减。他迅速将有限的场地划分为三个区域:重症区(红布条标识)、急症区(黄布条标识)、轻症及观察区(绿布条标识)。新增的医者一到,立刻被分配到不同区域。张济民坐镇重症区,如同定海神针。经验丰富的老大夫负责急症。懂药理的伙计、学徒负责熬药、分发,指导轻症者服药观察。
衙役们拿着简易的喇叭(铁皮卷筒),声嘶力竭地重复着规则:
“抬红布的,左边进!抬黄布的,右边等!自已还能走的,拿绿布,后面棚子领药!”
“排队!排队!不许挤!乱挤的赶出去!”
“领到药的,立刻离开!别在这儿杵着!”
秩序,在混乱的废墟上,艰难一点点地建立起来。虽然依旧人满为患,虽然呻吟哭泣声不绝于耳,但那种无序的、绝望的拥挤踩踏终于被遏制住了。
每一个被抬进去的重症病人,都让外面等待的家属眼中多一分期盼;每一个挂着绿布条、捧着药碗走出来的人,都让队伍的秩序多一分稳定。
更大的变化,在武昌城的街巷深处悄然发生。
人们不再只是躲在紧闭的门窗后瑟瑟发抖,麻木地等待着死亡或神医的救赎。李通判每日清晨必带人巡查清秽的身影,张济民起死回生的神迹,济疫坊外那逐渐形成的的队伍,让李璟指挥如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