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焖黄羊肉的杨婵 作品

第151章 提刀(第2页)

“为了咱们这破地方,李大人这是把命都豁出去了啊!”

“跟着李大人干!清理干净了,瘟神就走了!”

无声的感召,比任何檄文都更有力量。麻木的眼神里重新燃起了光,佝偻的脊背挺直了几分。清扫的队伍里,自发加入的百姓越来越多。

铁锹、扫帚、簸箕,甚至自家的门板、破筐,都成了运输污秽的工具。武昌城在一种近乎悲壮的集体意志下,冲刷着自已身上的脓疮。

到了夜晚,李通判的身影必定出现在济疫坊那片灯火通明、呻吟与药味交织的区域。他依旧戴着口罩,穿梭在临时划分的红、黄、绿布条标识的病区之间。

他会在张济民熬得通红的双眼旁低声询问几句,会俯身看看重症区气息微弱的病患,会对着分发汤药的学徒点点头,更会厉声呵斥任何敢于在秩序上懈怠的衙役。

他的靴底沾满了坊内消毒用的石灰粉末,衣袍下摆蹭上了药渍,身影在昏暗的油灯光下拉得老长,疲惫却异常坚定。每一个看到他身影的病患家属,眼中除了对神医的祈求,此刻对这位通判大人多了层复杂的敬畏,这哪里是寻常大人,分明是把自已性命拴在疫区的桩子,用一身疲惫,撑着满城人的希望。

七日!仅仅七日!当最后一批覆盖着厚厚石灰的污秽被大车推出北城门,连呼吸都顺畅了几分。百姓们充满了干劲,感受到活下去的希望。

然而,表象之下,致命的危机正悄然逼近。

府衙库房里,存放艾草、苍术、生石灰的角落肉眼可见地空了大半。粮仓更是触目惊心,大水浸泡后抢救出来的粮食早已发霉变质,散发着令人作呕的酸腐气,根本无法食用。

济疫坊每日消耗的药材如同流水,新招募的医者和维持秩序的衙役、百姓每日的口粮,更是悬在头顶的利剑。而城外的灾民,还在源源不断地涌来,哪怕只是施舍一碗薄粥,也是巨大的负担。

秦思齐清点着最后的库存簿册。他看着连日操劳,却依旧强打精神的李通判,知道到了图穷匕见的时刻。第三步——“整肃市场,富商捐输助赈”,必须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