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焖黄羊肉的杨婵 作品

第227章 租借(第3页)

见秦思齐心意已决,且言之有理,秦实诚与秦明慧便不再多言,心中却更是感念这位族中骄子的体恤与慷慨。

是夜,秦思齐在书院斋舍挑灯夜读,心中却也不免暗自感慨:读书进学,实非易事。这千里游学、赁屋购书的巨大花费,还真不是普通人能读的。

天下寒门士子,欲要求取功名,其路之艰,可想而知。自己已是幸运至极。

次日,依约去钱庄兑了银子,付清首季租金,立下租契。拿到钥匙,看着那处虽然昂贵却着实清雅安稳的小院。

安顿下来后,秦思齐更是深居简出。此地距离那销金窟秦淮河不过数坊之隔,繁华靡丽,最是移人心志。

在应天学府,同窗提起武昌府同乡设立的同文会馆,专为接待往来应试的湖广学子。

秦思齐想了想,若是去了,少不得一番同乡饮宴、交际应酬,既耗时间,更费银钱。自己虽还剩余几百两盘缠,但在这寸土寸金、消费高昂的帝都,只怕如流水般逝去。

届时别说会试,恐怕连回乡的路资都成问题。更何况,那种场合,去与不去都易得罪人,索性便托词潜心备考,一概谢绝,落得个清净。

他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应天书院的求学备考之中。白日里或去聆听书院先生讲学,或埋首藏书楼查阅典籍,晚间则回到学仁里小院,在灯下温习功课,整理笔记。

秦实诚负责采买炊食,精心打理日常,将开支降到最低。秦思齐更有意让秦明慧多出去走走,留意观察这应天的市井百态,并将每日所见所闻与所学《大律》及《乡约》相互印证,思考其得失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