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2页)
邓启先内心一激灵,莫名地心慌。云兴房地产,自己在深圳的那套房,开发商好像就是云兴房地产有限公司。他又想起了那次在深圳看到青芸的背影,职业套装,成熟稳重,窈窕的身影,依稀当年的样子。难道她也回来投资了吗?
“你说的那个女老板,是不是皮肤白晳,五官精致饱满,笑起来,嘴角微微上扬……”
“对对,就是她,你认识她?”没等邓启先说完,温柏励便插嘴说。可见温柏励多么激动。只要认识,事情便有转机。这年头,金钱很重要,人脉同样重要。
邓启先何止认识,曾经刻骨铭心的痛,到现在还记忆犹新。他刚想说认识,转念一想,不能这么急着说。假如真是青芸,一定有她的苦衷。以3500每平米的高价拍下这块地,现阶段是不赚钱的。若承认自己认识她,两位大哥一定托我找青芸疏通。这里面有两个难点。第一,青芸若碍于人情,答应开发或做路,就是赔本的生意。这样既为难了她,自己又欠了她一个很大的人情。第二就牵涉到感情问题了。现在双方都是有家庭的人,以前的恋人还是少接触点好。
“呃……她是外来的老板,我怎么会认识她!只是机缘巧合,在深圳见过而已。”邓启先字斟句酌的,自己都心虚。
“不是哦,我听人说,老家也是我们玉城市的。”温柏励搜肠刮肚,把自己知道的信息都说出来,希望能牵扯上一点关系,对邓启先有帮助。
邓启先端起茶杯,“咕噜噜”地倒进肚子里,掩饰自己的心虚。说慌真的心慌,特别是面对两位大哥。他只能沉默以对。王家发却来了精神,说:“玉城市的吗?我问一下朋友,看有谁认识她。只要有朋友认识……”
邓启先打断他的话说:“认识也不好办。以这么高的地价拍下,开发就是亏本,谁愿意做亏本生意?”
王家发无话可说,只能干着急。邓启先看了一眼两位大哥,叹息道:“做生意哪有不冒风险的!为今之计,只能是另创收益,填银行利息的窟窿。”
“我的意思还是把剩下的钱存回银行比较稳馁。”温柏励说出自己的想法。
邓启先不同意,他指着茶几上的茶壶和茶杯说:“现在社会经济基本面一片向好,社会经济平均收益率就是面前的茶壶,贷款利率就是茶杯,把壶里的水倒进茶杯还有盈余,干嘛不发挥这笔钱的作用?”
看到邓启先执意如此,王家发反而冷静了。虽然是农民出身,毕竟也是见过世面的,不然也做不了老板。他想和邓启先认真讨论一下,到底谁正确。
“你的意思是,以投资收益来补利息这个窟窿,想法没有问题。但我们也不能不考虑风险。万一,酒店行业不景气呢?岂不是两头不到岸,陷入更深的债务危机?”
温柏励不住点头道:“嗯嗯,我也有这样的担忧。”
邓启先站起来,走到窗前,看着外面车水马龙的街道,两道剑眉拧作一团。直到脚底发麻,才说:“你们说的,我也想过。这几年从商的经验告诉我,往前走一般都会有更美的风景。不是我们好运气,而是由我们国家的经济景气决定的。现在每年都以8%以上的增长率高速发展,百业兴隆,我们怎么会败呢?我就赌经济还有很长一段时间高速增长,没理由自己先退缩。”
“你是知识分子,眼界比我们大。但是做生意不是赌博,大环境好,未必我们就经营得好。俗话说得好,隔行如隔山,若经营不善,照样会阴沟里翻船。比如我做的笠厂,宝圩镇当时做笠的有几十家,我的是小鸡。后来有的做不下,有的半死不活,只有为数不多的能发展壮大。为什么?原因就是做生意,如开船出海,你要预防水下会不会有暗礁。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留有后退的余地,这样心里才有底,不致于发生不测时,手忙脚乱。”
王家发声情并茂,语重心长,很少见他这么长篇大论的。平时一般都是他在听,妥妥一个农民的角色。今天若不是邓启先太过冒进,也激不起他这么大的反应。他就是怕邓启先头脑发热,步子走得太快!大的方向,长远的规划,王家发不懂。但稳扎稳打,不出什么大的差错,是他的强项。
“阿发讲得又系有道理喎,我哋系唔系应该从长计议?”温柏励手捏香烟,举棋不定的样子。
这几年,大的方向都是邓启先在把握,渐渐地得到大家的认可,连温柏励都对他礼让三分,以征询的口气问他。邓启先斩钉截铁地说:“此事宜快不宜慢,银行的利息是个大包袱。”
“既然是那么紧迫,不如将剩余的资金还银行,以后需要了再贷。岂不是干手净脚,安稳睡大觉?”王家发趁机回到他的主张。
邓启先不这样想,他还是坚持己见,说:“我要投资餐饮酒店,除了解燃眉之急,还有更深一层的考虑。房地产是朝阳行业,大家都知道。但房地产也有它的难处,就是开发周期长,不可控因素多。比如这次土拍,如果按我们的规划,如期开工,卖楼花的钱就可以盘活整个项目。可惜天不从人愿,现在买了一块动不了的事,一下子就被动了!”
温柏励和王家发不说话了。两个人接力赛似的,一根接着一根抽烟。邓启先真的受不了了。他笑着说:“你们俩,烟瘾真大。”
温柏励笑了,从鼻孔喷出一串烟,手指轻弹烟灰,猛吸几口,摁灭烟头,说:“受不了了吧?我和阿发都是老烟民,为国家作了不少贡献。你要不要也来一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