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2页)
邓启先虚心地听着,果然,隔行如隔山,能在一个行业干出一点成绩的,都有两把刷子!心念及此,便更不敢随便开口了。
看到邓启先是真的听进去了,李福生老板大为宽慰。毕竟是真金白银投入巨款,谁也不敢儿戏。以后就是同一根绳子上的蚂蚱,共识很重要。邓启先既然听得进,李老板谈兴更浓。他喝了一口茶,说:“改革开放,人们的视野开阔了,同时也带来了副作用,一些人开始崇洋媚外。奢侈品都是外国的,认为外国的就是好,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欧式装修,是不是就迎合了这些人的心理?出入这样的酒店,是不是就可以在朋友面前吹好一阵子?”
“吃饭都有这么多门道,敢情他们吃的不是饭,是环境。”邓启先笑着说。
“哈哈,你说得对。”李福生老板很开心,咂了咂嘴,说:“嗯……某种意义是……还有……地位。”他点了点头,说:“比如红酒,不单年份,产地也很重要。不单产地,其实与它出现在什么场所也很重要,价值可能天地之别。”
李福生老板越说越兴奋,他向后一靠,人倚在沙发上,头顶的吊灯,如瀑布倾泄下来,赞叹道:“你办公室的水晶灯价格不菲吧,来你办公室的人不知你有没有钱,但一定不敢小看你。这就是包装的作用。我把酒店包装得如此豪华,食客肯定也会有这样的心理。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来吃饭的,觉得我们实力雄厚,会想亲近我们,这样就可以交到更多朋友。他们也有面子,会在朋友面前吹,就是免费的广告了。”
“李老板真是胸罗锦绣啊!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邓启先由衷的佩服,竖起大拇指说。
李福生笑了笑,摆摆手说:“我也是在商海摸爬滚打起来的,几十年的经验就是,人生如戏,谁人不是在自己的舞台上,努力绽放自己?就像孔雀开屏……”说到这里,他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屋子里的空气一下子就活跃了。
“我有一个可能不太成熟的想法,不知对不对。”邓启先说。
说了这么多,李福生也想听听邓启先的想法。
“我觉得,既然我们开的是酒店,当然是以做菜为主业。前面的铺垫够了,还是要回到好的菜品上来。”
“嗯嗯,你说的没错。但好的厨师都要高薪。只要生意好了,有了钱,什么都好办。我打算到粤州上面的大酒店去找人。吸引他们进来,就用佳肴牵住他们的胃。”
“这样真是太好了,如此就没什么可犹豫的了!”邓启先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李福生哈哈大笑,点了支烟,打火机随手丢在茶几上。跷起二郎腿,悠哉悠哉地享受这片刻的愉悦。邓启先品茗静候。一支烟吸完,李福生才慢悠悠地说:“那就这么定了,你先把做酒店的前期手续办好,装修工人我来找,尽快上马。”
想好就做,李福生也是这样的人。相较李老板,邓启先还有现实的急迫性。银行的利息哗啦啦地流,尽快上马,尽快产生收益,符合现阶段的需要。若不是青芸延迟开发,邓启先也不会这么被动,可见房产开发也有脆弱的地方,不留隔夜财,需要不断开发新项目,才能保证资金链完整。这也是邓启先矢志要增加投资多样性的触发点。
前期审请报建都很顺利,项目规划公示的时候,却出了问题。听说自己的楼下要做酒店,业主们炸开了锅。纷纷表示反对,他们私下里讨论,不能让开发商得逞。有人顿足哀叹,早知是做酒店,就不买这里的房了;有人愤怒咒骂,资本家就是一群嗜血的狼,要赚完最后一个铜板……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站在不同的立场,自然得到不同的结论。但谁都没有错,邓启先是为了更好的生存下去,手下的员工越来越多,这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业主的积怨越来越多,已不满足私下里的发泄。有人建议直接找开发商表达意见。听说要找开发商,一些怕事的业主便打退了堂鼓,找了个借口离开。留下的都是见过些世面,又有点胆量的。差不多有三十人。
这么一群人,浩浩荡荡的塞进三巢公司的大厅,立刻使宽敞的大厅显得狭逼起来。看到他们来势汹汹的,黄丽急忙迎上前打招呼,问他们有什么需要帮忙。
带头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留着平头的装的男人。他义愤填膺,噼里啪啦地冒出一串怨言:“听说我们楼下要做酒店,是吧?我们花光家里所有积蓄,还欠了一屁股债,买了你们的房子。你们居然还不知足,要把楼下搞得像个菜市场似的,说什么高端大气,我……呸!”
黄丽没见过这种阵仗,一时舌头打结,好一会才镇静下来,说:“呢位大哥有话慢慢讲,我哋系合法合规嘅。我哋设计报建嗰时,就系商住一体的。”
“别拿这一套来搪塞我们,我早知系咁,就冇来你几买咧。”平头男忿忿不平,悔恨当初被骗。
“我们没有骗你哦,当初卖的时候就已经交待清楚,楼下是做商业的。”缓过来的黄丽据理力争。
“做商业,也可以做成衣、百货,为什么就要做酒店?”又有人诘问。
黄丽一时语塞,答不上来。人群开始骚动,一些难听的话也开始冒出来。
“你们开发商就是没良心,要赚完最后一个铜板……”
“对,真正的奸商。”
“见过奸的,没见过这么奸的!”
“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