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誉旭日 作品

第十二章(第2页)

“有了,准备年尾结婚。”少华开心地说。

“好啊,哪个姑娘嫁到你,真是她的福气啰。恭喜恭喜。”陆老伯笑着说。

少华也礼道:“谢谢陆老伯,到时请你吃喜糖。”

毕业一年多,第一次得到长辈的夸奖,少华内心充满了喜乐。原来只要心存良善做事,别人是会看得到的。这更坚定了他的想法,就是为手下的兄弟谋福利,让他们跟着自己有收获,有希望,有前途。

斗转星移,转眼到了深秋,北风呼啸,乒乓球被风一吹便飘忽不定,磕磕绊绊,相当不爽。加上气温下降,人容易着凉。打球的人越来越少,没几天就积了一层灰尘。少华无计可施,围着球台转。手指轻轻划过台面,划痕清晰可见。都可以写字了,球台放着没人打,怪可惜的。

餐厅里,打麻将又再次兴旺发达,声音传到球台这边,依然雄浑豪迈,在山谷里回荡,给这荒凉之地增添不少人气。可以想象,在黑色的天幕下,没有城市的背景光,周围漆黑一片。大山如铁蟒一样,把工地围得密密实实,与世隔绝。假如没有一点娱乐,会是多么的窒息。

少华能理解,每天夜幕降临后来自原始野性的召唤。不喝酒,不打麻将,如何发泄这满腔的情绪?他又想起了书记的公司,隔三差五的就举办聚餐活动,让年轻人的情绪得到释放,有机会结识异性。工地里,百十号的工人,青一色男人,连个雌性的动物都没有,不打麻将,精神何寄?有机会,要让他们多点进城,回到人间烟火里去。少华开始酝酿进城计划。

工地地处偏远,要进城,必须要等公司有车进工地,才可以搭顺风车。车位有限,一般都是管理人员才有这样的福利。少华只能打货车的主意,泥头车就是不错的选择,和司机打声招呼,带个人还是可以的。

少华把计划公布后,应者云集,都说少华是好领导,能体恤民情。僧多粥少,并且不能影响工作,一窝蜂涌进城也不行。经过与大家协商,少华制订了“排班表”,轮流进城。有特别贡献的,比如工程质量,进度把关好的,可以多点进城。

从来没有施工员会关心工人们的精神生活,大多数都是和他们一起喝酒,一起打牌。日子平淡无奇,就盼着每个月的月底发工资。现在来了个年青人,让他们又有了新的期待——坐车进城。工人们渐渐对眼前的这位年青人刮目相看。背地里对他越来越佩服。毕竟是大学毕业生,有知识有文化,管理都不同,能想到人的心里去。

要经常麻烦泥头车的司机,也要和人家搞好关系。时不时的,送人家一瓶酒或者一包烟什么的。少华不吸烟,所有这些都是宣传部长给的,他做工程机械售后服务,见的老板多,人又会来事,烟酒都不缺。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不会因为毕业了,关系就随烟云散,这是少华最骄傲的事情。试想想,大学那么多同学,分散到各个城市,各间大公司里,又是做工程的,会是多大的关系网?

生活有了盼头,工人们的干劲更足了,都希望能赶快完成任务,休息的时候到城里去,转一圈也好。看看电影,吃一顿好的,感受人间烟火,欣赏春色撩人的街景……

磨合期,少华和工人们相处得很好,大家很快就打成了一片。没来之前,少华很担心是否能镇得住场,害怕自己太年轻,工人们不听他的。来了之后,发现大家还比较正常,该干嘛的干嘛,也没给他增添很多麻烦,让他能静下心来,思考工地的引导管理问题。努力尝试后,效果还算不错,慢慢地树立起了少华的个人威信,站稳了脚根。

工程进展顺利,少华要操的心就少了。按部就班地检查各个节点的质量进度,重点环节驻点检查,日子过得平淡而充实。原来干工程就是这样的,做管理也不是那么难,到目前为止,感觉还不错。看着工程一日日推进,工地日新月异,从荒山野岭到推出路基,一直延伸到大山深处,消失在视野里,那种自豪感让少华很满足。寂寞我一人,方便千万家,是件多么有意义,又体现价值的事情。唯一不足的是,随着气温下降,室外的乒乓球台是越来越不能打了,晚上空闲的时候,时间真是难过。打电话给建萍,碰上她上班,聊不了几句就挂了,不过瘾。还是打给书记爽,一煲就一个钟头起,只是太费钱。

很多时候都是这样,从来没有还好,有了又失去,最难受。每天晚饭后,散步经过球台,就像看到了猎物一样,心里痒痒的。一打听,抱这种想法的人还真不少,就是条件不允许,只能望台兴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少华很难受,刚打球不久,有些进步,却不能打了,怎能解心瘾?必须想办法。他打起了餐厅的主意,只要把就餐的桌子搬走,空间就足够大了。问题是,吃饭又成了问题。他把自己的想法透露给几个平时经常打球的工友,没想到竟然一致通过,大家都觉得吃饭可以挤一点,这样就可以吃饭娱乐两不误了。 喜欢打球的没意见,不喜欢打球的呢?少华让他们先放出风声,看看大家的反应。若意见不大,就开始落实。很快,要把乒乓球台搬进餐厅的想法便传遍了整个工地。众说纷纭,赞成反对各半。与预想的结果差不多,平时就是打球和打麻将的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