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第3页)
两姐妹聊完电影,又转到穿衣打扮,反正有聊不完的话题。少华插不上嘴,干脆进厨房做饭。说是厨房,其实很简陋。不过两三平米,摆着一张长条桌,上面放个煤气灶,旁边是电饭煲。连切肉的地方都没有,要到阳台去,才有地方放砧板。
回得匆忙,又因为见到鸿明,心情复杂,忘了买菜。少华翻箱倒柜,才找到几个鸡蛋,还有一些面条,是家乡本地做的。想必是建萍妈妈让晓月带过来的。
“家里没什么可吃的了,我出去买些菜吧。”少华手里拿着几个鸡蛋,掂了掂说。
建萍听到,说:“今天中午在医院吃,忘记买菜了。要不我们出去吃吧。”
少华原本也打算晚上找个有情调的地方吃饭。见到鸿明后,又改变了主意。生活不容易,没有钱寸步难行。若不是炳叔供不了鸿明读完大学,鸿明也不会开出租车。天有不测风云,还是勤俭节约才是持家之道。
以前用家里的钱,虽不是大手大脚,也不至于现在这样,瞻前顾后。建萍的弟弟妹妹要照顾,结婚也要钱,还想做点事业,方方面面都要用钱,不能不省。生活在现代化的大都市,耳闻目睹的都是物质的世界,少华也不可能置身于外,或多或少也受感染。想要的东西多了,欲念大了,钱的重要性也空前提高,精打细算渐渐成为少华的生活理念。
人,终归要回到现实。无论读书的时候有几多美妙的梦想,出了社会,也要为一日三餐而奔忙。人的第一次成熟,是在毕业后,要独自而对社会,在社会立足。少华一下子长大了。学会安排自己的日常,撑起一片天,在外无依无靠的,钱就是立身之本,口袋有钱,心里不慌。
没等少华回答,妹妹晓月很快响应建萍的想法,高兴地说:“好啊,好啊,很久没出去吃饭。我的胃都被清汤寡水搞得没食欲了。”
建萍笑她是馋嘴的猫,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出去吃一餐。少华把玩着手里的鸡蛋,说:“有鸡蛋,可以做萝卜干煎蛋,挺不错的。再出去买点熟食,也可以很丰富。”
“出去吃吧,吃完可以逛逛街。”建萍对少华说。
少华其实也不想做饭。但一想到出去吃一餐,便花百多块,又觉得不值。
“在家里吃吧,外面的不卫生。我出去买菜,你们坐一会先,很快就做好。”
晓月默默看着少华出去的背影,不解地问:“姐夫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抠门了?”
建萍也不明白,平时叫出去吃饭最活跃的就是他,今天怎么转性了。
“可能是想在家里吃饭,能聊聊天吧。”
晓月不置可否,转移话题道:“上班工作忙吗?医院里的环境能习惯吗?”
“还行。刚开始,什么都要学,是有点忙。不过也很充实。”建萍走进厨房,见少华已打好鸡蛋,面条还在储物柜里。
“要吃面吗?”
“是我开学时带来的吧?不要,在家里经常吃,看到就没胃口。”
建萍笑了笑,说:“你嘴这么挑,都不像是农村出来的。”
晓月撒娇道:“有姐和姐夫,我做妹妹的,当然可以挑点。”顿了顿,又说:“女孩最美好的时光就那么几年,不对自己好点,会对不起自己。”
“你呀,越来越矜贵。以后到你当家立世就知难了!”建萍教训道。
“阿姐,你思想还是那么保守。现在又不是六七十年代,适当地享受生活有什么不好。再说了,我那么辛苦读书,考大学,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过更好的生活吗?”
“好了,好了,我说不过你。”建萍笑着说。
两姐妹对生活有不同的理解,都没有错,只是成长的际遇不同,自然有不同的想法。
少华买菜回来,是一些熟食,外加萝卜干和黄瓜。饭一熟,菜也做好了。
建萍很开心,忙着帮忙添饭。平时一个人吃饭,没滋没味的。难得少华做饭,妹妹也在,就算一个小家庭了。一家人吃饭,才吃得香。
晓月夹了一块萝卜干煎蛋,边吃边赞:“做得不错,有我们学校对面大排档的味道。”
“呵呵,不错吧。以前大学,我也喜欢点这个菜。”少华笑着说。
建萍听了,接话说:“以前你都喜欢出去吃,今天怎么不想了?”
少华夹了一口菜,细嚼慢咽,过了一会才说:“今天回来,我见到鸿明了。”
“真的?这么有缘。”建萍满是惊喜。又问道:“在哪里见到他?”
“在出租车上……他开的车。”
“啊……不是说在画廊工作的吗?”
“大学又没毕业,现在大学生都那么多……”少华说到这里,猛扒几口饭。
建萍明白少华的意思,揾食艰难啊。就是她医院,也有很多学子竞争。只是发生在自己熟悉的人身上,还是有些不舍。
“农村的孩子,要成材,真的不容易。”少华感叹道。
晓月插不上嘴,与鸿明没什么交集,对于他的遭遇感触自然不深。只是知道他是同村的,仅此而已。
建萍似乎明白了少华不出去吃饭的原因,对晓月说:“阿妹,生活艰难,要知悭识俭。”
晓月似懂非懂,若有所思地“哦”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