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2章(第3页)
沈隽意笑了,“您终于答应了。”
“但此事需要从长计议,”谢景洲揉了揉额角,慢慢道,“朝中大臣心思复杂,有些人虽不满现状,却未必有魄力反抗……”
“那不需要我们考虑,自有萧侯爷去做。”沈隽意道,“我们如今需要考虑的是军中将领!”
“军中倒简单些。”谢景洲沉吟道,“多数将领是纯粹的军人,看重家国安危与军中铁律。若能让他们信我等之举乃正义,争取支持应不难。”
“尤其是戍边的将士,听闻皇上资助蛮族,早已怒不可遏。”
“那便先从军中入手。”沈隽意建议,“您可暗中联络可靠的将领,先稳固军权。有了军队做后盾,朝中便更有底气。”
“可以。”谢景洲点头,指“只是此事需万分谨慎,稍有不慎,便是满盘皆输。”
“保密为第一要务。”沈隽意深以为然,“此外,还需更多铁证。仅凭娘娘的证词不够,得有实打实的凭据。”
“这方面你有头绪?”
“这方面也已然有萧侯爷着手了。”沈隽意道。
谢景洲意识到,他可能是这里面最后的一条线了。
他深深地叹了口气,“好。我此生只求问心无愧。”
………
沈隽意回到军营时,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
营帐里点着几盏油灯,摇曳着昏黄的光芒。
他轻手轻脚地掀开帐帘,看到姜映梨正坐在小桌边整理药箱,神情专注。
“阿梨,还没睡?”沈隽意轻声问道。
“等你回来呢。”姜映梨抬起头,笑了笑,“今天的事情处理得怎么样?看你这表情,看起来很顺利。”
沈隽意在她身边坐下,伸手握住她的手:“确实比我想象的要顺利得多。”
“哦?”
“谢国公答应起兵援助了。”沈隽意把今日的谈话讲了讲。
“怎么了?发生什么大事了?”姜映梨直接问道,她向来不喜欢拐弯抹角。
姜映梨听完,眉头舒展开来:“看来,咱们现在算是要彻底和皇帝撕破脸了?”
“可以这么说。”沈隽意点头。
“那就撕呗,反正他也不是什么好人。”姜映梨很干脆地说道,“我早就看那个皇帝不顺眼了,整天疑神疑鬼,刚愎自用,既然要对付咱们,那咱们自是不能客气。”
沈隽意看着妻子这副毫不畏惧的样子,心中本来还有的隐忧,不由消散了不少。
“阿梨,这件事很危险,一旦失败……”
“失败就失败,大不了一死。”姜映梨摆摆手,“反正我这条命本来就是捡来的,能多活这么久已经赚了。再说了,我也相信,我们不会失败的。”
沈隽意也不禁笑了起来,“那就借你吉言了!”
与此同时,在主帐中,谢景洲正在和萧仲文深谈。
“仲文,今天我与沈隽意谈了谈。”谢景洲坐在主位上,神情凝重。
“看国公爷的神情,似乎并不顺利。”萧仲文担心道。
谢景洲叹息,“我只是没想到,临到老,竟要做出这样的选择……”
“还请国公爷明示。”
萧仲文自少年起就跟着谢景洲,就如同手足一般,自是没有什么不能跟他言说的。
谢景洲想了想,便将今天和沈隽意的谈话详细地告诉了萧仲文。。
其中还包西宫太后的秘密都说了出来。
萧仲文听得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
过了很久,他才缓缓开口:“国公爷,如果这些都是真的,那事情就太严重了。”
“是啊,严重到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谢景洲苛笑道,“要么成功,要么死。”
“但是,”萧仲文皱着眉头,“沈隽意的话真的可信吗?他会不会……”
“我也考虑过这个可能性。”谢景洲说道,“但仔细想想,如果这是陷阱,何必如此复杂?直接指控我们谋反不是更简单吗?”
“而且,”他继续道,“沈隽意拿出的那些证据,确实很难造假。特别是关于西宫太后的那些细节,除了当事人,不可能有其他人知道。”
“再者,”想起沈隽意那张脸,他闭了闭眼,“我想相信他,他体内也流着我们谢家的血。”
萧仲文沉思了很久,最终点了点头:“既然国公爷已经决定了,属下自当追随到底。不过,我们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当然。”谢景洲站起身,在帐中踱步,“这件事关系重大,一步走错就是万劫不复。我们必须小心谨慎,步步为营。”
“国公爷打算从哪里开始?”萧仲文问道。
“先从军中开始。”谢景洲说道,“我们需要确保军心稳定,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得到将士们的支持。”
“这个应该不难。”萧仲文点头,“我们在云城经营多年,将士们对我们忠心耿耿。而且,孟震的事情一旦传开,大家对朝廷的态度肯定会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