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知道什么叫强大了吗?(第2页)
“刺或砍全部没用啊!”余祭看得睚眦欲裂。
诸樊满脸着急:“他们武器一挥,我们的人就倒下了!”
吴国真的没有故意挑选弱者,相反他们专门挑选很武勇的战士。
那些上场的吴人,他们要么是各个部落最为武勇的人,不然就是在与楚军作战中有不菲的战果,可是现在一个个正在倒下。
吴君寿梦一开始脸上还会展现激烈的情绪,后面则是变得面如止水,看到几个儿子情绪波动那么大,说道:“安静看着!”
讲事实,现如今的吴国对国籍局势缺乏足够认知,他们只是大略知道晋国是中原霸主,楚军屡次在与晋军的交锋中吃亏。
由于缺乏更多的认知,吴国君臣无法对晋国的强大有更直观的印象,原先以为再强大概也就那个样子。
现在,吴国派出去的三百勇士已经倒下超过一半,看着晋军却是不见减少,有比这个结果更能显示出差距的吗?
“父王,鸣金吧。”诸樊每看到己方一名勇士倒下,心里都在滴血。
吴君寿梦面色不改,说道:“可以输,不能没有血性。”
他们为什么要挑战楚国,不正是因为吴国要扩张,必须先摆脱来自楚国的压迫吗?
那种压迫不一定是楚国在欺凌吴国,可以是楚国直接或间接控制了吴国周边的势力,只有先将楚国爪牙打得缩回去,吴国才能够任意攻击想要攻打的势力。
其他人可以对吴国与楚国的差距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作为一国之君的寿梦却是不能真的眼睛瞎了和脑子坏掉。
身为一国之君的寿梦,他其实知道吴国和楚国的差距,不能讲出来让自己人感到恐惧而已。
光脚的一定不能怕穿鞋的。
相反要让穿鞋的怕光脚的。
可能是过于愚昧或鸡汤被灌多了的关系,吴人普遍极其自大,搞得晋国主动凑上来想要扶持,吴国内部的反对意见很强。
吴君寿梦愿意接受来自晋国的扶持,只是不能以强压的方式。
“晋国近几年来连续两次打得楚国大败,接受来自晋国的馈赠,不会太打击他们的信心。他们了解晋国的强大,不会再反对接受晋国的扶持了。”吴君寿梦很小心翼翼地在控制一个度。
角斗场的交战仍然在继续,只是看着胜负已经没有任何的悬念。
吴军的武器皆为青铜,它们命中披甲的晋军,金属与金属发出交鸣,可能还会蹦出那么一记火花,只是防具挡住了利刃,没有造成什么有效伤害。
出战的晋军来自楼氏,全员使用铁质武器。
楼氏的甲士,他们身上的金属甲有所讲究,要害部位已经是钢的级别,其余部位则是铁;手里的武器,开刃的部位是钢,其余部位是铁。
武器在开刃部位使用钢会显得更为坚硬和锋利,非钢的部分加厚就可以,有条件的王朝基本会采用这样的制作方法。
由于生产力的限制,其余来自楼氏的士兵,甲胄或武器则就没有甲士的待遇了。
其实,战斗开始之后,伤亡超过两成,吴军就该后撤认输。
问题在于吴君寿梦事前有所交代,交战之后没有鸣金,直至吴军的伤亡达到半数才出现后撤情况。
人在战场之上,身边的袍泽一个个先后倒下,再有勇气的人也会心生恐惧,再在恐惧的驱使下想要逃离。
人之所以是人,便是因为人可以战胜恐惧,为了某种意义或目标去奋战,直至迎接死亡的降临。
打着打着,吴军有的坚持,有的后退,战斗却是没有结束。
交战变成晋军不再维持固定阵型,甲士与长矛手缓慢推进,弓箭手看顾向前突击的跳荡兵,走一路收割一路。
“要全部杀光?”季孙行父知道晋人其实很野蛮,只是极力在假装成为文明人:“这么多人看着,不会做得那么过分吧?”
季孙宿抖着嘴唇,说道:“已经获胜,众目睽睽之下全部杀光?实在是太残暴了!”
站在鲁国众人旁边的杞国君臣,他们正是因为知道鲁人一张嘴总是不会停,才刻意站在鲁人边上。
“我们那位同宗很厉害啊!”杞朔神情上有骄傲,只是很收敛。
杞君姑容压低声音说道:“短短二十余年便成为伯国的卿大夫,能不厉害吗?”
在世人的认知中,姒姓楼氏的令是杞国公族后裔,哪怕关系有点远,只要互相承认那份香火情,起码一些国家不敢将杞国欺负得太狠。
自从楼令在晋国彻底崛起,原先一直在压迫杞国的齐国就偃旗息鼓,能够看出那一层确确实实是起到了作用。
杞国该给晋国的上贡没有少,平时该给楼氏的好处会刻意增多。
那种增多当然不是杞国竭尽所能,纯粹是原先要给其他人或国家好处,不用再给之后,将好处给了楼氏。
“应该邀请楼氏世子回国参与祭祀。”杞朔进行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