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1章 后知后觉
悲剧的调整作息,整个人跟在梦游似得。...............
晋国高层早就习惯了相信楼令的智慧。
那是在楼令奋斗过程中每每会出现奇思妙想,一次次表现出了具有的前瞻性,处理事务上的实际操作能力。
有想法能够将之实现?这一点非常重要。
只光有想法叫空想家或思想家,通常生前不会有多少学术权威性,死后的很久思想被验证为可行才突然间成名;空想家就是有着好像无法实现的构思,各种娱乐没有普及之前,大半被认为是疯子或愚人,设想被写成或拍成作品,倒是成为前沿艺术家了。
现代随着科学的发展,制造戴森球越来越被认为不可能完成。
那是因为一个星系里面的恒星,它通常占了该星系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质量,导致即便把恒星之外的任何物体拆掉,一样压根无法制造出笼罩整颗恒星的戴森球。
拆取其它星系的物体来到本星系制造戴森球?知道一个星系的质量有多重吗?有能力拆取一个星系的质量,根本不用制造什么戴森球了。
迄今为止,楼令所有提出来的观点还没有错过,想要完成的事情大多被实现,其它设想能够看得到最终完成的很大可能性。
一个一直在成功的人,没有遭遇到失败之前,其他人压根没有质疑的勇气。
因此,哪怕是齐国正在出现变化,察觉到那种变化的人,他们尽管觉得有些不对劲,仍旧没有人提出质疑。
士匄并不是第一个从楼令这里得知,哪怕是让齐国兼并莱国都可以的人。可是士匄跟其他人一样,心里再是疑惑或狐疑都没有表示质疑。
疑惑就是疑虑和困惑。
狐疑则是犹豫不决。
正在感到疑虑的士匄,他被楼令要求操控卫国的内乱进度之后,重新恢复了对楼令的最大信心。
毕竟,楼令能够猜出孙林父想要驱逐卫君衎,无疑是再一次证明了智慧,很大程度打消了士匄的疑虑。
而实际上,楼令对齐国的进度并没有失控。
真切来讲,楼令坚信不能只做一个计划,想要进行什么事情,总要好坏各方面都想几个计划,好用来应对各种发生的状况。
再是对某种发展趋势有信心,一定要思考失败之后的应对方法。这是《孙子兵法》第三篇《谋攻篇》里面所提到的“未谋胜先谋败”理念。
生长在诸夏大地的人,耳濡目染所接触到文化,哪怕是不知道出处,对于是谁的思想更是一无所知,其实脑子里多少会接受到观念,为人处世就情不自禁在潜意识层次给使用了。
所以,文明到底有没有优劣之说?必然是有的啊。
要是掌握专业的知识,主观地去使用所学习到的知识,在那一个领域里面必定会比业余者占据更大的优势。
没有人类之前,逻辑已经存在。
在没有人研究逻辑并且书写成理论的春秋时代,掌握相关逻辑知识的楼令,他就是会远比多数人显得更加优秀。
对于楼令来讲,很多事情的发生属于逻辑链上的一种必然,给予足够的信息和时间,总是能够将可能发生的事情推算出来,再做好用来应对的计划。
这是什么情况?不用觉得多么玄乎,其实就像是不懂几何的人看各种符号一头雾水,掌握几何的人一看就明白符号代表着什么。
士匄跟当代的很多人一样,他们基本上是走一步看一步。
那并不代表他们不足够优秀,其实知道应该做什么事情之后,很快能够构思出做事的方案。
士匄后面召唤孙林父,稍微进行了寒暄,很直接地进行威胁,说是一旦卫国发生逐君事件,晋国必定会立刻介入。
这很晋国!
根本不需要过多的花里花哨。
“这是范氏之主的意志,还是晋侯的意志,亦或是楼氏之主的意志?”孙林父问道。
士匄本来还一脸笑吟吟,闻言直接拉着一张脸:“你已经知道结果了。”
到底是谁的意志对孙林父有区别吗?反正一旦违逆,不止会有晋军进入卫国,孙林父的下场也会很凄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