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9章 截然不同的反应(第2页)
或者说,郑国看到反晋联盟战胜晋国的可能性太低,明知道投靠晋国也难免逃掉被吞并的下场,选择坦然接受既定的命运,换取未来的荣华富贵不失?
可是,哪怕跟晋国作对,只要不是非要抵抗到底,一旦国家被灭之后,投降的贵族仍然会是贵族吧?
按照以往的旧例,国家被灭掉之后,投降的贵族确实可以保留爵位,多数贵族的封地不会缩减,国君一脉也不会被赶尽杀绝。
大家的认知就是那个样子,直接被郑国君臣的操作搞得懵圈了。
孙林父脑子里回响楼令说,自己可能害得卫国被晋国优先灭掉的话,短时间内冒出一身的冷汗。
可不是嘛!
晋国正在谋求扩张,当世直接与晋国比邻的国家并不少,到底会是谁先倒霉可说不准。
最有可能率先灭国的郑国,他们在损失惨重之后跪舔晋国,可能无法避免最终被吞并的下场,短时间内却是避免了亡国。
楚国才是晋国的死敌,哪怕楚国被最大程度削弱,晋国在灭掉其他国家之前也会先试探楚国一波。
另一个可能是,晋国看到了楚国的虚弱,说不定会优先尝试灭掉楚国呢。
有没有那种可能?还真的有。
先将最有威胁的国家灭掉,再转过头来收拾那些更弱的国家,步骤上面显得挺靠谱。
再来论其它,与晋国疆土相连却是比卫国弱小的国家挺多,其中就包括陈国和蔡国。
特别是蔡国,他们充当楚国忠心小弟的时间可不短。
曾经的郑国因为名声问题,他们在被晋国割取三分之二疆域,当时的列国可没觉得有什么毛病。
现在即便是宋国君臣透露了晋国的野心,可是晋国并未实际动手灭掉哪一个诸侯国,听说有那么回事的列国诸侯处在半信半疑的阶段。
有鉴于蔡国是楚国的忠心小弟,真让晋国吞并掉蔡国,届时仍旧对宋国君臣所言半信半疑的诸侯国恐怕不会少。
到那一个阶段,列国的半信半疑就更倾向于带着侥幸心理了。
现在,孙林父跑到楼令面前跳脸,看着就是在给卫国招灾惹祸啊!
只能说这一刻,孙林父感觉自己很像个智障,冷静下来后闹不明白怎么会干出这等智障的行为。
只不过……,老实说就是不难理解。很多人犯蠢都有其原因,要么是茫然而不自知,不然就是出于一时的冲动。
尤其是在越在乎什么的时候,干出蠢事的行为都属于非理智。
拿所谓的恋爱脑来说,不就是因为太过在乎对方,搞得理智被抛开吗?等最后两人分手,回想之前所做的事情,多少人被自己的愚蠢给蠢哭了?
归纳起来基本都是因为太过在乎,导致忽略了太多。
孙林父当然在乎卫国,恰是过于在乎的关系,一样给犯蠢了。
“我……”孙林父想挽救一波,回想之前蠢过头,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说话。
楼令已经顾不得士匄怎么办事,明确知道卫国已经警觉,一些事情必须进行思考。
“我实在是太难了!”楼令之前还觉得士匄能够跟上脚步,现在看来是在拖后腿,内心极度的无语!
事到如今,楼令要不要放弃出访计划?
要是可以远程进行即时联络,随时可以联系自然无所谓要不要改变原有计划。
问题是,楼令放弃出访计划,多数卿大夫并不待在“新田”城内,短时间也无法召集所有卿大夫进行开会。
与此同时,楼令这一次前往杞国的任务很重,鼓舞莒国、莱国属于必然之行,还有震慑与干扰齐国的任务,真的不能够随便放弃。
正在不知道该怎么办的孙林父眼睁睁看着楼令登车离开,一时间犹豫要不要追上去。
话说,楼令怎么不试图帮士匄擦屁股?不是他不擦,正在干得就是擦屁股的行为。
说到底,孙林父已经判断出晋国要干什么,很难在言语上进行补救了。
楼令的做法是进一步加剧孙林父的焦虑情绪,迫使孙林父为了让卫国避免成为晋国的第一目标自行努力。
不懂?其实就是楼令将烦恼丢给了孙林父一方,并且卫国投鼠忌器之下很难敢再有什么明显动作。
那当然是晋国太过强大,才让楼令能够那样玩。
换作晋国没有强到现在的份上,只能是让楼令采用其它方法。
在接下来,楼令真的就没有借道卫国,选择改道转往“黄池”直接进入宋国。
这个“黄池”就是历史上晋国与吴国举行会盟的地点,它从地理位置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位处天下中心。
宋国君臣事先知道楼令进入郑地,也知道楼令是要前往杞国。
只不过,看楼令之前的路线选择,要前往杞国明显不是借道宋国最佳,闹得楼令都已经进入曹国的地界,宋国中枢才知道楼令从自家路过了。
宋国君臣肯定会尝试搞清楚怎么回事,他们直接派人去卫国找孙林父询问,可是正处在极度懊恼的孙林父没有马上接见宋国来人,七八天之后才进行接见,并且没有告知宋国来人实情。
在之后,进行了反思的孙林父,他甚至对宋国的近亲表现出若即若离的姿态,委实是让宋国君臣感到异常的困惑。
宋国君臣也派人赶往曹国,主要目的便是为没有及时招待楼令进行道歉。
明明宋国君臣已经在实际伤害晋国的利益,他们怎么还那样做,或者有胆子去做?
那是宋国长期小心翼翼活着养成的习惯,丝毫不敢在礼节的层次上有所疏漏,乃至于要刻意执行一些礼仪。
不能理解?知道宋国长期处在随时会被围攻的窘境之下,立马变得能够理解了。
楼令一样没有事先派人通知曹国君臣借道的事情,他们在进入曹国的第二天却是得到了曹君的亲自迎接。
曹国是个小国,他们的君臣在一切信息的接收上比较缓慢,也就是显得比较封闭。
现在的曹国还是晋国的忠心小弟。
可能不是曹国愿意一直跟着晋国玩耍,完全是列国搞事情都刻意绕开曹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