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章 不告而入(第2页)
拉得那么长的战线,再加上守城的宋军异常坚韧,必然造成晋军打下一座城池的付出远超过事后的掳掠所得。
虽然说国战不是做生意,但是本质其实差不多,乃至于比做生意更加亏不起。
晋国将主战场选在宋国,不可能快速攻克一座座城池,旁边的楚国必然出兵救援宋国。
所以了,一旦晋国首先拿宋国开刀,最大的可能就是陷在宋地战场被慢慢放血。
可别以为宋地打起来,其它方向不会出事!
之前楼令跟士匄聊过,最坏的情况连秦国都会东返,鲜虞即便不与其他国家结盟也不可能干看着。
要是晋国面临多线交战,到时候卫国不可能一直老实待着,甚至齐国都要按耐不住立刻参战。
从战略的角度出发,宋国决不是晋国优先开刀的国家,太过容易陷进去拔不出来,打了只能掳掠而不适合占领。
在楼令近期调整的战略中,开战立刻灭掉鲁国才是最优解。
不是简单因为鲁国孤悬于北,单纯就是鲁国更加好灭。
再来就是,灭掉鲁国会让晋国直接威胁到齐国,齐国没有成功吞并莱国之前,怕是不敢轻举妄动。
之前,楼令没有将鲁国选为第一目标,自然是鲁国没有蹦跶。
最开始之初选郑国,后来选卫国,现在选鲁国,一切的一切都是根据实际状况,并不是楼令一拍脑袋拿主意。
真要是制定一个战略计划闷头进行,才是对国家的不负责任。
然后,楼令这一次来到曹地也不是要推动曹国立刻参战。
曹国实在是太过弱小,面对宋国或卫国的其中之一都无法独自抵抗,参战不久就会亡了国祚。
这般弱小的国家有拉拢价值吗?怎么会没有。曹国的实力再是弱小,特殊时期还是可以作为一支奇兵的。
楼令在“陶丘”待了三天,随后再次启程了。他们再一次没有通报鲁国君臣就直接进入鲁地,惊吓到了当地的鲁国贵族。
鲁国贵族可比宋国贵族有意思多了。
楼令不告而入的时候,沿途的宋国贵族假装没有看到。这里也能看得出宋国的统治阶层绝对开过会,他们清楚接下来要做什么,心里开始敌视晋国,从而不愿意或不敢与楼令展开接触。
鲁国这边比较有意思的情况是,同为统治阶层却显得比较割裂。
这种割裂体现在,有鲁国贵族拜访和接待楼令,也有鲁国贵族假装不知道楼令在从自家领地路过,高层则是全程缄默。
山东地界这边,当前的小国数量不少。楼令沿途经过那些小国并未拜访,他们则是得知楼令在附近,国君派来使者问候。
那些小国的使者真就是单纯问候,绝口不问晋国或楼令有什么需要,他们该做什么之类。
这样挺好。
要不然,他们询问需要干什么,真不好让楼令回答。
进入大争之世的阶段,小国最好就是当小透明,一旦露脸大概就是被秒的命运。
而山东这边的小国比之曹国更加弱小,他们连被楼令拿来当奇兵的资格都没有。
后面,等楼令抵达杞国接见莒国和莱国的使者,自然会派人去那些小国讨要物资。
小国出的物资当然是给莒国,用来加强莒国的战争潜力。
为什么楼令在接见小国使者的时候不说?不是什么仪式感,主要还是需要搞懂莒国的态度,只有莒国给予晋国保证,才会进入晋国支援莒国的阶段。
鲁国直接与杞国接壤,可是楼令期间还是时不时就会穿插进入齐国境内。
得知楼令进入自家封地的齐国贵族很懵逼,原因当然是“临淄”没有告知当地贵族,关于楼令会借道的事情。
等“临淄”那边知道楼令入境,庙堂之上一样感到懵逼,理由是楼令没有派人通知他们。
在楼令时而进入齐国,不久又进入鲁国,那般来回逛游之后,齐国和鲁国的庙堂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没有派人通知,不是非路过不可,搞那种进进出出,不是在搞人心态又是什么。
楼令当然是在搞齐国和鲁国的心态,对于齐国和鲁国当地贵族送得礼招收不误。
从“新田”出发,一直到将近两个月之后,楼令所在的这一支队伍才进入杞国地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