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8章 激战(第2页)

身穿防具的话,不管是木甲、藤甲、布甲、皮甲或金属甲,一旦是有防具保护的位置中箭,箭矢其实遭到阻碍会让入肉变得不是太深,乃至于看上去钉着却连皮肤都没有破一块。

身穿防具却是被一箭射翻,并且是射在防具的部位上,那穿防具是用来干什么?当负重沙袋,给自己徒添体力的消耗啊?

近百支箭落在晋军的队列之中,中箭者该有六七十人,真正受伤的人只有八个。

晋军之中响起了一阵急促的梆子声,随即弓弦崩动声响起,那一阵“飒飒”的响动声中,箭矢平地而起飞射向对面的鲁军阵中。

与此同时,组成盾阵的晋军刀盾手开始缓慢向前,后方的其余袍泽紧紧跟上。

在前方,幸存下来的战车组,驭手玩命地挥鞭加快冲锋速度。

鲁军只是相较于晋军显得战斗力很弱,他们绝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乌合之众。

面对飞蝗一般而来的箭矢,鲁军最前面的战车一样是举起盾牌,步兵停止前进彼此站位更紧密再晃动手里的长兵器。

非常密集的箭雨落下,跑在前方又是箭雨覆盖位置的鲁军战车,拉车的马遭到覆盖中箭失蹄,使之战车侧翻或被前端抬高,导致车尾部件犁地;鲁军步兵方阵遭到覆盖,晃动的长兵器阻挡了大概四成飞射而来的箭矢,剩下的六成穿过晃动的长兵器命中,刹那间闷哼和惨叫不绝,随后便是遍处的哀嚎和呻吟声了。

晋军远程部队的第一波箭雨,至少造成六百鲁军的死伤。

三千的晋军弓弩手齐射,才造成六百鲁军死伤,是不是显得有些少了?绝对不是!

其实,射出三千支箭,能够造成鲁军六百死伤,效率已经显得极高。

一般的情况下,射出三千支箭取得两百三的杀伤效果才算是正常。

那就是楼氏的弓弩手比其他远程部队优秀,命中率上面显得更高。

晋军和鲁军的远程部队,他们射出第一波箭雨的三个呼吸之内,再一次发射第二波和第三波箭雨,各自取得了自己的战果。

在两军的远程部队各自进行齐射的时候,晋军阵中的巢车之上的车斗中,楼令与郤至的注意力并不在战场上。

两人托大了吗?多少是有点。

只不过,郤至之前没有来得及讲关于卫国的事情,加上并不认为会败给鲁军,跟楼令聊起了卫国。

“楼氏的弓箭手本就远胜韩氏,再有弩这种利器,鲁军一定要遭殃了。”郤至先评价楼氏的远程部队,话题一转说道:“我去‘濮阳’见到卫君衎,你可知道他说了什么?”

楼令能够猜测出卫国君臣的反应,只是哪里能够知道到底说了什么。

“因为你的到来,他被吓得连话都说不利索了吧?”楼令随口说道。“卫君衎没有你说得那么胆小。”郤至先否认,再说道:“卫君衎问了我们在吴国设立将军的事情,随后提议在卫国也设立将军。”

楼令听得一挑眉,视线也从战场转为跟郤至对视,说道:“卫君衎这不是胆小,完全就是一个傻大胆。”

晋国在吴国设立常驻将军,为得就是把控吴国的军事。

卫君衎到底有没有搞清楚晋国的常驻将军是什么,敢主动要求晋国也在卫国设立常驻将军。

郤至说道:“卫君衎知道我们的常驻将军是什么。他应该是被孙林父逼急了,同时向齐国求助未果,猜测到自己可能要面对的命运,不想其他人落个好。”

怎么说?

卫君衎应该是没有性命之忧,只是卫国不止一次发生逐君的事件,他猜测到会被驱逐,率先对晋国认怂换取机会?

晋国君臣能够在卫国设立常驻将军,哪怕不进行驻军,只要卫君衎愿意配合晋国,确实会让晋国君臣站到卫君衎这一边去抗衡孙林父了。

这种发展肯定是楼令乐意看见,只是再一次开了眼界。

“卫国之君的荒唐,大大超乎我的预料。”楼令说道。

郤至不断点头,说道:“谁说不是呢。”

作为国君的卫君衎给晋国开了一个口子,接下来晋国在卫国设立常驻将军,等于是可以名正言顺步入卫国的庙堂。

既然都成了那个样子,晋国再顺势派遣军队到卫国驻扎,是不是就显得挺正常的?

楼令的分心情况更严重,开始设想怎么来渗透卫国,能不能达到从上至下的瓦解。

“要短兵相接了。”郤至倒是重新将注意力放到正在进行的交战中去。

大约是两边远程部队射完第三波,各自的战车就冲撞对方的先头部队。

鲁军的战车兵,他们的乘员当然看到晋军组成盾墙,有的选择拐向放弃冲撞,也有车组闷头撞上去。

选择闷头撞上去的鲁军战车,拉车战马在撞到的刹那选择跃起,奈何它们受到束缚跳跃能力大降,一头撞到盾墙之上,有车组成员被甩飞,盾墙倒是破开,连马带车也失去机动能力。

有了一定死伤的晋军,能够动弹的晋军反应很迅速,围上失去行动能力的鲁军战车就是一顿输出,马和车组成员极短时间内变成破麻袋一般的尸体。

晋军的战车,没有一乘车组变怂,有一乘算一乘都是坚定地冲撞鲁军的军阵。

鲁军的先头部队本就被三波箭雨覆盖,死者和伤患不少导致方阵出现缺口以及变得松松散散,遭到晋军战车冲撞哪里能够做到有力抵抗。

所以了,鲁军的先头第一“彻”的部队在晋军战车横冲直撞之下,很干脆地向两边实施撤退。

完成了自己破敌任务的晋军战车兵,他们不是不想放过崩溃的鲁军才向左右两翼机动,本来就是需要从两边撤离,倒是在撤离期间可以继续驱赶或杀伤鲁军了。

鲁军的第一“彻”崩溃。

晋军的第一“彻”则是没有停止推进。

很快,晋军的第一“彻”跟鲁军的第二“彻”进入面对面的状态。

在那之前,晋军的第一“彻”在推进中完成变阵,其实就是前面三排的刀盾兵向后退了两排,位置由长矛兵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