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 各自的打算
当初,郑国的贵族投奔晋国,属于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
晋国希望快速稳定占领区,吸纳了郑地贵族的投靠,保留他们的爵位以及封地。
那么就是说,投靠了晋国的原郑国贵族,他们除了转换一下所属国之外,利益并未出现多少损坏。
甚至是,他们摇身一变成了晋国的贵族,从精气神到各种福利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为什么不久前战斗意志一般的郑地各家私军,他们变成晋国一员变得作战顽强?不就是身份出现变化了嘛。
其实吧,勇气就是能够感染,当晋人不久的原郑人,他们看到的是老晋人上阵各种无畏,再摸鱼就会成为显眼包。
加上刚成为晋人不久,成为显眼包会被抓典型,谁有那个勇气摸鱼?
人要是舍得拼命,不是想着无伤杀敌,直立猿的恐怖之处立马能够得到展现。
不用算赤狄和各种异族,那是晋国时隔百多年再次吞并同源的诸侯国,手生之下给了郑地贵族不少优惠。
当场晋人约是五年的新晋人,他们获得了之前很难品尝到的胜利滋味,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楼令一再从郑地发布征召,可以获得胜利,再加上有战利品能够分润,肯定跟不敢不积极有关,反正郑地出动的军队士气一直挺不错的。
再碰到类似的窗口,晋国会无条件接纳想要投靠的贵族吗?恐怕是不会的。
毕竟,征战付出了成本,其实也承担了满盘皆输的风险,不可能不奢求回报啊。
回报又区分私人和国家。
占领了某地,吸纳了多少人,无论那些人是什么身份,其实都算国家获得了回报。
战争创造的利益归于国家,哪怕是国家一直在变得更强大,讲事实就是并非人人都会因此受益,尤其是在封建时代。
老美作为世界头号强国,国内还少了破产的流浪汉了?
在封建时代,任何的红利与底层无关,贵人可以日夜笙歌,普通人该吃不起饭还是要被饿死。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以为是说着玩的?
所谓的私人获利,那人要么是掌权者,不然就是原本手握巨额的资本,他们被称为坐在餐桌上的人。
封建时代,好的大环境跟多数人无关,一旦环境变坏则是全被圈了进去。
那些坐在餐桌上的人,谁都是家大业大,他们的家族形成了自产自足的闭环,对外真没有太强的依赖性。
在追求自给自足的社会之下,某个家族发展得再好,跟其他人有关系也是坏关系。比如仗着实力不断地欺负人;然后,因为他们太强,必定会寻求扩张,期间要产生多少家破人亡?
当前是春秋时代,多少还讲规则的时候,完全是弱者一方的幸运。
强如楼氏,他们扩张期间至少没有进行大肆的屠杀,接纳新的人口愿意保障吃喝;对本国的其他家族,没有因为楼氏太强而任意欺凌,有家族求助甚至愿意帮一把。
步入大一统王朝,那些勋贵、世家、门阀之家,哪一家不是吃人不吐骨头啊?
所以说了,古典时代结束之后,到了封建时代的格局,盛世历来跟普通人无关。
晋国接下来的扩张过程中,不会再大批吸纳敌国的贵族,想在晋国的统治下保有爵位,必须拿功劳来换。
哪怕晋国的贵族要撑死,他们也会往肚子里狂扒拉,失去封地的异国贵族肯定是越多越好。而他们失去的一切自然会被分润到晋国贵族的名下。
楼令在“郢”过冬。
实际上,“郢”这边的冬季不下雪,跟晋国的秋季差不多,顶多就是雨季更漫长。
“楚地的南边没有春天和冬天,一年也就夏天和秋天的气候。所以楚人从来不缺粮。”智罃近期疯狂研究楚地的资料,显然是意有所图。
楼令对于某些地方的季节气候变化少,一点都不感到意外或困惑。
有什么好意外或困惑的地方?南极和北极一年四季还都是冬季呢。
整体来看,其实是看热带、亚热带,温带以及区分地形的气候。每一个地方都有它的特性。
比如南亚在现代是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当地就非常适合耕作,稻米普遍一年成熟三次,甚至种子丢地里,不用精心照顾也能够长得很好;当地也有着丰富的水果种类,哪怕是不耕作也不会被饿死。
春秋时期的诸夏大地,气候跟现代并不一样。
楚地这一边就是处在热带季风气候状态,现代南亚的农业条件怎么样,楚地的农业环境就是那个样。
当然了,楚地的水果种类没有南亚那么丰富。
智罃不懂什么热带、温带之类,他只知道楚地的气候极其适合耕作。
“你这是想划地为领?问题是你守得住吗?”郤至比较耿直发问。
智罃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地方,说道:“我当然不会马上搬过来,可是楚地真的是一个好地方。”
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道理可不止教会晋人要懂得规避风险,更述说着一个事实,有晋国在背后当后盾,愿意向外开拓是一条很好的出路。
以智氏的实力,他们在晋国本土种田,根本不可能短时间内强盛起来。
很清楚那个事实的智罃,他虽然已经老迈,但是仍有很大的冒险精神。
所以,郤至猜对了,智罃真的想让智氏搬离晋国本土。
这不是在楼令的强硬态度之下,晋国要统治所占领的楚地了吗?
长期在楚地存在六万晋军,可能晋军每一年的战斗力不一致,问题有六万驻军就是最大的保障。
汉江平原驻扎三万晋军。
南阳盆地也是驻扎三万晋军。
从整体布置上去看,汉江平原的驻军责任更大,一旦楚人反扑的话,第一战会发生在汉江平原,尤其是楚人为了夺回“郢”会玩命。
驻扎在南阳盆地的晋军,他们平时要起到卫戍的作用,更是作为投入汉江平原战场的预备队。
因此,智罃已经想好挑选哪里作为智氏的封地了。
这或许是智氏唯一一次可以获得的机会,凭借功劳获得楚地的封地,再拿晋国本土的封地换到楚地,一下子让封地的面积膨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