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 各自的打算(第2页)

只要智氏能够在楚地站稳脚跟,一下子就变得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前提就是晋国要统治已经占领的楚地,意味着智氏的统治会由晋国来分担风险。

其实,哪怕未来晋国不是多么在乎楚地的统治,姬周分封之处,中枢指着某个地方说出“那就是你的封国”的话,当地其实有统治者,哪一位诸侯不是使用武力夺取土地成就封国的呢?

想当初,带上不足百名武士和属民不超过五百出发的诸侯比比皆是,他们能够打下一片基业。难道依靠本身和可以凭借家族之外力量的智氏,不能闯出一份基业?

士鲂低声说道:“我也想迁徙南下。”

楼令和郤至听得挑了挑眉头。

倒是智罃没有表情变化。

那是智罃和士鲂私下有勾结,得知互相的诉求,成为天然的盟友了。

范氏的格局比较稳定,内部的矛盾并不多,只是彘氏一样是小宗啊。

未来要进行分封,可是谁都没有提过哪些人具备分封的资格,可以确认的事情是卿位家族的大宗之主一定够格成为开国之君。

卿位家族都有大宗和小宗,大宗之主成了开国之君,小宗之主会是什么待遇?

区分大宗和小宗的家族,固然是有了不同的氏,问题在于依旧默认为一家人。

既然是一家人,大宗肯定不乐意小宗独走,届时肯定想着纳入开国的国家体系里面。

问题来了!

你是卿大夫,我也是卿大夫,凭什么你成了一国之君,我却仍然要当臣子啊?

存在那种心态的人,他们不会去思考彼此的实力差距,一定是会变得魔怔了。

士鲂其实还好,他跟士匄的关系挺不错。

只是吧?士鲂也需要为子孙后代考虑,能够给子孙留下一个封国,为什么不呢!

智罃这一边就更简单了。他跟中行献子的恩恩怨怨已经算不清谁对谁错,仅仅中行献子是被他气死这一条,足够中行吴某天让智氏消失。

那样一来,智氏一天不脱离荀氏,乃至于完成小宗代大宗的操作,等于智氏永远要被中行氏捏在手里。

原历史上,智氏寻求脱离荀氏或完成小宗代大宗,矛盾就是在智罃和中行偃这一代种下,并且矛盾还无法得到解除。

而历史上的智罃担任过中军将,手里拿捏着国家的公权,自然是可以更好的来办事。他没有想到的就是智朔会英年早逝,等智朔死后才赶紧跟中行氏弥补关系,施恩给了中行吴这个侄子,后面中行吴保住了智氏的卿位。

很多时候一旦种下种子,某天会生根发芽。

一些芥蒂一旦产生,永远都无法弥合。

在历史上,智氏完成了华丽的转身,借机吞并中行氏,成为荀氏无可争议的主人。

有楼令的这一个世界,早该死了的智朔还活着。

智朔的身体是有些不好,保住小命不成问题。

继承人健在给予智罃很大的奋斗动力,尤其是智朔已经有了嫡子,更是让智罃想用老迈之躯狠狠地奋发向上一把。

“你……”楼令像是刚知情那样,意外地问道:“你们想要哪些土地?”

智罃和士鲂对视了一眼,能够看出对方狠狠地松了一口,整个人也振奋了起来。

现在的晋国,毫无疑问就是楼令说了算。

所以,只要楼令肯松一松手,太多的事情会变得很好办。

掌握公权就是那个样子,愿意稍微松一松手,漏出去的利益能够把人撑死。

楼令知道楚地会很难治理,长期驻军压根就难以顶事,便是没有太大的变故,极可能等各个卿位家族轮完了一轮,驻军就会被取消了。

明白那种道理的楼令还强制推行在楚地驻军,跟意气之争扯不上一丝一毫的关系,所为得是长期压制住楚国,不使楚国有好日子过。

等回国之后,楼令还会建议晋君周长期扣押楚国夫人以及储君员,一直等到楚国贵族自行推举出楚国新君,再将储君员放回楚地。

到那一个阶段,晋国将会成为储君员的靠山,帮助摇身一变成为楚君的熊员跟楚国贵族共举的楚君某进行对抗。

现在,士鲂和智罃都有意迁徙到楚地,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他们是为了长久的日后愿意冒险,晋国在楚地则是有了顶事的卿大夫。

想要保住封地的智氏和彘氏,他们就是跪下求宗主,大宗还能完全不给予支持?

然后,因为智氏和彘氏的“都”迁徙到楚地,晋国在楚地也就有了两个支点,起码放弃的沉没成本变得更大了。

到真正危险的时刻,作为卿大夫的智氏之主和彘氏之主,他们能拿出道理会很好,不能就一哭二闹三上吊,总比不是卿大夫的贵族更加有话语权。

智罃和士鲂看到楼令不反对,讲出了他们的诉求。

两个人没有那么头铁,敢挑“郢”来当自家的新“都”。

智罃选了“商密”这个地方,请求将周边的城池和土地也纳入智氏名下。

士鲂挑中的是“宛”来当自家的“都”,含括了周边的城池与土地。

那就是,智氏想在商於之地发展。智罃挑的位置可以直接跟晋国本土连接,尤其是离秦地比较近,大有背靠楼氏的强烈意图;彘氏看上了南阳盆地,一寻思就知道还是要背靠范氏,不然仅凭彘氏根本就拿捏不住。

智氏和彘氏的“背靠”味儿太浓,显然是将卿大夫的影响力考虑了进去。

什么影响力?其实就是在国家的话语权。

比如楼令和士匄都具备左右国策的能力,他们在紧要时刻提一嘴,好过智罃或士鲂求爷爷告奶奶再回馈寥寥。

郤至保持若有所思的表情已经很久,看上去好像是在心动什么。

楼令注意到郤至的状态,很担忧郤至接下来也说出想要在楚地划块地治理。

温氏搬家到楚地?他们该是多傻才能干出这种事嘛。

晋国的两大产粮地之一在温氏名下,他们跟大宗好得跟蜜似得,并没有面临智氏和彘氏的窘境。

“他们是在为了后面的分封做准备吧?”郤至向楼令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