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章 变局前夕(第2页)

大殿之内的人,场面过于特殊,瞅着好像也挺戏剧化,实在是太难不将视线在晋君周和楚君员身上来回注视了。

“你说对了,熊员绝不甘心承认失败。”郤至控制声音,可以让楼令听得到,又不至于打断晋君周的演讲。

楼令目光仍旧落在晋君周身上,一边说道:“他现在必须活着,回去之后也不能马上死,只能是严密控制起来。”

晋国想要减轻楚人的反抗,可不是只光承认熊员为楚国新君,也不可能让熊员在“新田”当楚国的国君,必须送熊员到“郢”继位且住进宫城。

那一套流程是为了保证熊员统治楚国的法统不缺,制约仍有实力的楚国封君或异姓贵族。

只要晋国可以制约楚国的封君和异姓贵族,进一步也就约束住了普通的楚人。

大国接纳他国的流亡政权,为得是方便给占领那一片土地的新主人捣乱。

很多战胜国为什么明明可以全部占领,非要扶持傀儡政权呢?直接说就是为了达成降低剥削成本的目标。

晋国将楚国之君控制住,非常明白不可能让楚国封君或异姓贵族听从号令,可是至少也会让他们投鼠忌器。

在那一个阶段,楚国的权贵或普通人,他们的仇恨也会慢慢转移到楚国之君身上。

这么一看,无论是达成哪一个目标,反正都是对晋国有利啊!

演讲完的晋君周拿着酒爵站起身来:“为中军将山贺!”

在场除了楼令本人之外,其余人在晋君周的带动下站起来高声喊:“彩!彩!彩!”

接受欢呼的楼令笑眯眯站起来,举着酒觞向众人致谢,面向晋君周行了一礼,随后将觞里的酒一饮而尽,再喊道:“君上万年!大晋万年!”

类似的口号早就有了,只是以前仅有周天子够资格享受这样的欢呼。

那样一搞,只能说懂得都懂。

在场晋人稍微一愣,复诵似得跟着喊了两声。

来自列国的人,他们玩起了找人面面相觑的游戏。

晋君周看上去红光满面,内心里则是非常复杂。

当初,晋君周去了“郢”会先回国,不就是选择了缓一些时日再取周王室而代之吗?他必须怀疑楼令是不是反悔了。

真要是楼令反悔,该不该让晋君周多想呢?

一阵欢呼过后,晋君周示意宦官让乐师演奏,该上场的舞者也召进大殿。

晋国从来没有获得拥有“大型乐团”的资格,以前的晋君或多或少养一些乐师和舞者,只是从未让他们在正式场合表演。

去年晋国灭了鲁国一次,想要苟延残喘的鲁国奉上了全套的乐器和一些学过宫廷舞的舞者。这些战利品被楼令安排着尽快送回国,自然是落到了晋君周手里。

今天,楼令没有带头喊口号僭越,等“大型乐团”演奏和舞者出来跳舞,列国之人同样会看到晋国刻意展现出来的僭越。

大量的乐器在寺人的努力下被搬过来,随后又在乐师的指挥下进行摆放。

大群的舞者,男女都有,他们排着队进入大殿,选择好方位静立,等待音乐奏响再翩翩起舞。

出现的动静让在场的人议论起来。

事先不知情的晋人,他们压不住情绪,感慨可算是能够搞这种场面了。

晋国强大起来早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奈何没有打破陈规,明明极其强大却没有“大型乐团”的配置,闹得一点都不像是诸侯之长。

那就对了!

历代周天子不给晋国使用全套乐器的资格,为得就是告诉世人:晋国的诸侯之长是自封,从来都没有得到天子的承认。

连享有全套乐器资格都没有的晋国,的的确确会闹得诸侯之长像是自封,真不知道历代晋君怎么能够忍受。

在齐国衰败下去之后,可是晋国顶起来在守卫周天子的天下共主地位,提供了不知道多少年的庇护,到晋昭公才用不再敬献礼器给周天子来进行抗议。当时在位的周景王提出质疑,还骂晋国之君是背祖忘宗的混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打到身上才知道有多么痛,是不是? 甭管晋国抱着什么目的,真就是守卫了周天子的王座,并且提供了庇护。

周天子非但不感谢晋国的付出,还屡屡鼓动齐国给晋国捣乱,甚至都干得出与楚国私下联络的事情。

要说周王室是因为晋国发生“曲沃代翼”事件而厌恶,可是“曲沃代翼”发生之后,周厘王认可了晋国的小宗代大宗,也对小宗对大宗残余人员的清洗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啊。

最终要是晋国取代了周王室,历史给出的评价会是周王室对晋国的提防没有错。问题在于晋国最终没有取代周王室。

在当初,楼令劝说晋君周执行取代周王室的计划,理由之一就是周王室对晋国辜负了太多。看似有犹豫的晋君周听楼令那样讲,点头认可了楼令的计划。

君不负我,我不负君,当代人还是讲这个的。

晋君周在让“大型乐团”演奏之前,提到了晋国被周王室误会甚多,讲那些话的时候表现得愤愤不平。

便是在场的列国之人,他们也要承认周王室对待晋国确实不地道,进而对晋国君臣要干僭越的事情能够理解了。

只是,理解归理解,要能立刻告辞,不少列国的人恐怕很难继续待下去。

他们明知道晋国君臣要行僭越之事,留在现场见证而什么都不干,传出去就是站在晋国这一边了。

所以,安排僭越行为的晋国君臣,其实就是对列国进行试探。

这种试探很有必要,观察一下列国君臣派来的代表,有代表跳出来挑错,证明他们会反对晋室取代周王室,接下来晋国就该知道需要动手了;没有代表跳出来,他们会传话回国,一样可以从列国接下来做什么,借此观察到列国的态度。

因此,很多看似扭扭捏捏的试探并不是多余,起码可以刺激到有敌意的人,己方先做好一应准备,迫使有敌意的一方抢先动手,占据被动反击的道义。

真要是列国的人什么都不干,晋国也可以营造出获得天下人心的舆论。至于列国真正的态度是什么?到那个时候已经不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