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与忠诚 作品

第857章 今日不以君臣,只论翁婿(第2页)

“君上,何人立功,立下何等功劳,如何奖赏尽在君上决议。臣何必多言呢?”楼令说道。

其实,尊重也只是尊重,真要是晋君周胡来,一定不会落实下去。

这是晋国当前政治格局所决定了的事情,只有卿大夫勾结起来胡来的份,没有一国之君想干嘛就干嘛的可能性。

晋君周能够不明白当前的政治格局吗?不妨碍他对得到尊重感到满意。

遭到架空的人,他们最怕的就是连表面的尊重都不存在,意味着距离迎来最终结局绝对不会远了。

是的,晋君周很清楚自己根本没有挥斥方遒的实力,对一应重大决策也无法真正做主。

要说晋君周有多么恐惧倒也不至于。

那要感谢前面的权臣保证了自己的节操,没干出集权篡位的操作,甚至有周公等人充当好榜样。

至于说小宗代大宗?本是公族的郤氏已经脱离公族体系,楼氏、范氏、荀氏、邯郸氏都不是公族的身份,西周到东周可没有发生过异姓篡国或分裂国家的例子。

因此,晋君周可能想过会君位不保,发生晋国的国祚被权臣给篡夺倒是真没有想过。

以往更多的例子提供的是,只要有足够的耐心,等老一辈的权臣死去,权力总归会回到一国之君或继位之新君的手上。

担任中军将的楼令正处壮年没有错,他以前对晋君周很不错,后来也保持了尊重,现在更是变成国丈。

其他好些卿大夫的年纪已经很大,他们过世由新一辈上位,很多事情将会变得不同。

旧有的领导班子经过磨合,互相之间知道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也就明白底线在哪里。

换上了新人?且不论新人能不能得到尊重,一代人总是有一代人的想法,并且年轻会更加气盛,产生变局的可能性无疑会增大。

晋君周今年三十二岁。

其实……,要不是楼令出现,并且让楼氏研究医术的话,历史上的晋君周在前558年已经病逝了。

原历史的晋君周并不是死于突发恶疾,他在风寒症状下断断续续发高烧,撑了好几个月才没撑住。

因为楼氏已经研究出对风寒的治疗方案,宫中有来自楼氏的医匠,直接让晋君周染上风寒后得到及时且正确的救治。

没有病死的晋君周当然不知道自己逃过一劫,也不会知道欠了楼令一条命。

其他的不少人,他们一样因为楼氏在医术发展上获得受益,其中包括了智罃、士鲂和智朔。要不然他们也活不到前554年。

郤氏就更不用说,没有楼令改变历史,郤氏在晋厉公当政时期就已经阖家入了土。

讲那些不是楼令要施恩图报,其实他对春秋时期的历史真了解不多。

在楼令担任中军将之后,晋国的政治局势明显平稳了下来。

不是各个家族再也没有了竞争,一来是被压制着,再来则是对外一直可以获得好处。能够在外获取利益,内部倾轧自然会减轻,互相之间的矛盾得到了缓解。

为什么出现经济危机异常容易爆发战争?其实就是一种矛盾转移。只是这种转移方式一旦开启,想停下来可不太容易了。

现如今的东方世界还有很多国家和势力,作为军果主义的晋国仍然有着不少可以征讨的目标,远远没到无可掠夺,必然再次陷入倾轧的地步。

横扫天下完成一统的秦国够厉害吧?谁能想到二世而亡。

秦国的二世而亡原因太多,要说到一统阶段能征善战的秦军怎么突然消失不见,根由在于秦廷自己坏了规矩,没有落实应该赏赐下去的好处。

肯定不是始皇帝想着已经完成大一统,用不着秦人继续卖命,吞吃了应该赏赐下去的好处,单纯就是始皇帝拿不出东西来。

赏赐没有落实下来,偏偏徭役是一年比一年重?秦国不爱秦人,秦人也就不爱秦国了。

现在的晋国,大概只有楼令心怀大一统这个目标,其余无论是国君或卿大夫,最大的目标也就是取代周王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晋国的君臣可能了解不会太多,只是无论了不了解都会被大势所推动。 比如说,晋国停止对外掠夺,内部的竞争又会开始激烈起来,爆发内战属于一种必然。

或者说,等晋国消灭了目所能及的其他国家和势力,举目四顾之下再也没有可以消灭目标,内部一样不会就此安分下来。

那是国家制度所决定了的前提,除非有人及时去成功更改制度。

楼令就借这一次奉上有功将士的名单,提出了一个新的建议,认为有必要吸纳来自列国的人才。

“人才?”晋君周知道哪些人算得上人才,讶异地说道:“他们怎么会无缘无故地抛弃祖业呢?”

当前算得上人才的群体是贵族,他们能够学习到知识,不缺少实践的机会。

而具备那一些条件的人,他们无一例外都是有着或多或少继承自祖先的基业。

“我们全盘吸纳了郑地的贵族,驱赶走了泰山以西的鲁国贵族,他们却不会是全部。不少在我们行动之前失去祖业的人,未必没有真本事,属于我们可以吸纳的对象。”楼令说道。

在晋国内部也有那样的人,他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无法纳赋又交不上税,失去封地也没了爵位,可是家族的知识传承还在。

晋君周听得懂楼令在讲哪些人,不免疑惑地问道:“他们要是真有本事,怎么会失去祖业。”

其实,不止是晋君周带着那种看法,当代九成九的掌权者都会那么看待,瞧不上那群失败者。

“他们可能无法管理好一个家族,能够接收命令并好好执行即可。”楼令说道。

讲得不是挖掘旷世奇才,要得是吸纳来充当中下层来参与管理。

当前的所有国家或家族都有一个缺点,极度缺乏有管理本事的人,培养没有本事培养更多,对外吸纳又不愿意。

后面像是孙武、墨翟、卫鞅等等,按照春秋前中期掌权者的三观,他们哪一个不是丢了祖业的失败者呢?可他们只是没有发挥才能的机会,并不是本身没有才能,一得到机会就大展宏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