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8章 连续转场(第2页)
楼令让楼乞退下。
既然楼乞没有其它意见?楼令也就邀请郤至和中行吴、邯郸旃过来,让他们对晋君周的赏赐方案进行过目。
“解氏和籍氏也安排南下到楚地?”中行吴明显看出了问题。
楼令脸色不变地说道:“他们一直在抱怨没有机会。我们刚军事占领楚地不久,那边有得是大有可为的机遇,怎么可以不满足呢?”
中行吴觉得楼令连演都不演了。
籍氏的“都”就在河西,一旦以楚地为家业所在,怎么不会将“都”迁到楚地?那就给楼氏控制秦地让开了道路。
解氏在河西的封地倒不是“都”了,可是也被闹得上了前往楚地的名单。
至于张氏?他们是极其散装的一个家族,族人散得到处都是,大一些的家族都有来自张氏的人在担任家臣。
“解氏和籍氏联合起来可以制衡魏氏吗?”邯郸旃问道。
防止魏氏在楚地坐大是一种政治层面的需求,无论国君或卿大夫都会进行考虑。
要说的话,应当是邯郸旃来问这种话,意图过于明显了。
郤至没有翻白眼的习惯,闻言挑了挑眉头,说道:“他们可以起到告警的作用。”
解氏和籍氏是什么样的家族?单论军事实力,合起来能够拉出五千兵力都算多了。
魏氏呢?他们好几次可以轻松拉出一万五千的兵力参与国战,想来再增加两万不会成问题,具备一个家族拉出一个满编军团的实力。
具备那种实力,不怪魏氏敢于向卿位发起冲刺。没有能够获得卿位?只能说,实在是太过时运不济了。
如郤至所说的那般,真要是魏氏想干什么过分的事情,被安排去跟魏氏当邻居的解氏和籍氏顶多起到示警作用。
楼令进行了狡辩,说道:“中等家族只迁徙一家魏氏,太过于显眼了。”
虽然是一种狡辩,但道理说得通啊!
没有犯什么错的魏氏,哪怕是他们主动愿意迁徙,其他人可不会那么看。
谁都会认定魏氏被某个或多个卿位家族排挤,落得一个舍弃祖业跑到楚地的下场。
再加上解氏和籍氏,不说完全会消除人们多想,起码打上了该有的掩护。
“解氏之主和籍氏之主愿意配合?”中行吴挺怀疑这一点。
楼令笑着说道:“哪个中等家族的家主,没有进取卿位的奋斗欲望呢?”
不说蛮横夺取,只说是奋斗欲望,继续掩盖子而已。
自从楼令花费十多年获取卿位,很直接地让其他家族大开眼界。
而楼令获取卿位,无疑对其他贵族来讲是一种激励,认定既然楼令可以,没道理他们不行。
到底行不行?这不是要试过才知道嘛。
至于说,老牌卿位家族越加壮大,新兴的楼氏干脆成了巨无霸。以为现在什么信息都能够一查就知道,很难遮掩秘密的时代吗?
更贴近年代的事实是,几里外发生了超级大的事情,附近的普通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有听说过。
卿大夫打听消息便利,一来是他们背后的家族本身强大,再则便是身居高位易于过问。
更多的贵族,他们要打听什么事情,辗转不知道多少圈,可能也就打听到一些边角料。
“是不是可以添加一些家族?”中行吴见识到楼令干了初一,有那个胆子随同行了十五。
楼令笑着问道:“新军佐有什么提议?”
中行吴提了几个家族的名字,里面包括公族封君,再说道:“他们也有进取心,是不是应当给予机会?”
到他们的身份地位,谁的脑子里不该记住各个家族的分布?
楼令看向其他同僚。
以公谋私这种操作,其实在春秋时代不算什么,顶多就是被质疑操守,没有相关的律法约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们可是卿大夫,随随便便能够拉出数万私军,看上了哪一块地方没有明抢,说难听点就是坚守底线了。 明白过来的郤至和邯郸旃,他们给迁徙名单加了一些家族。
脑子里有各个家族分布图的楼令,一家又一家对上号,上了迁徙名单的家族,无一例外都是给卿位家族挡住路的那些。
楼令只将解氏和籍氏弄上迁徙名单,其他人至少是五个家族起步,对比起来还是楼令太保守了。
没有人坏楼令的盘算,他有意见也该按耐住。
毕竟,面子是互相给予的。
所以……,看吧,有权不说为所欲为,起码办起事来会非常方便。
“都在腾地方?什么时候我们坐下来,商议互相之间的封地置换。”郤至属于盖子掀开,不怕事大的人。
是啊,他们将那些家族弄上名单,的确是在腾地方。
要说起来,倒也不显得突兀。
晋国随时可以取代周王室,卿大夫是不是该考虑日后的封国呢?
很明显,他们可不愿意舍弃基业,跑到陌生的环境从零开始,谋求的是以手头的基业进行开局。
姬周分封之初,多数获得分封的诸侯就是带上队伍去到陌生环境创业,只有少量诸侯从周天子处继承封地。
而将晋国看作一个集团,卿位家族明显是占据了集团的股份,并且已经完全控股了集团下的一个个分公司。
那他们在集团拆分的时候,想着继续掌控属于自己的公司,有什么错吗?
真要说有什么错,历代晋国之君就不该给卿大夫发展壮大的机会,或者用其它的办法来保证国君手里的力量远超卿位家族。
郤至的提议让众人很感兴趣,只是这种事情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拿出方案。
随后,四名卿大夫一块入宫谒见晋君周,一起将赏赐方案敲定下来。
晋君周当然能够从迁徙名单察觉到异常,好几次用眼神向楼令求助。
楼令找到机会,用两人可以听到的声音说道:“固然各个家族都有私心,其实对君上不全是坏处。”
什么道理?
那不是晋君周拿魏氏当成棋子了吗?
同时,越多的家族去到楚地,楚地就更不容易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
只要晋君周有本事,他可以让楚地的那些家族进行效忠,将楚地掌控成日后的直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