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巧合百出
d洪熙十五年六月初九的正午,北京城被毒辣的日头炙烤着,连风都带着热浪。锦绣阁内虽堆着好几盆冰块,寒气丝丝缕缕往上冒,两个宫女手持巨大的团扇,轮流在朱高炽身后轻轻扇着,可老皇帝依旧觉得燥热难耐,额头上沁出一层细密的汗珠。他靠在铺着凉席的软榻上,端起杯里泡着薄荷的凉茶一饮而尽,杯壁上的水珠顺着指缝滑落,却丝毫压不住浑身的黏腻。
“这北京城今年的夏天,比往年闷上十倍不止。”朱高炽忍不住抱怨,抬手解开领口的盘扣,连说话都带着气喘,“骨头缝里都在冒汗,坐着不动都像在蒸笼里蒸着。”话音刚落,又一阵热风从窗缝钻进来,吹得烛火微微晃动,他下意识地皱起了眉头。
一旁的赵贵妃同样热得无精打采,原本精致的发髻被汗水濡湿,贴在鬓角微微发亮。她见皇帝烦闷,眼珠一转,趁机凑到他身边撒娇,声音软糯如江南小调:“陛下,臣妾听人说天津卫的海边凉快得很,海风一吹,半点暑气都没有,还有刚打捞上来的海鱼海货,鲜得能掉眉毛呢。陛下带臣妾去避避暑好不好?”
皇帝一听“海边凉快”“新鲜海货”,顿时来了兴致,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亮。他想了想,天津卫离京城不远,一路走运河不过两日路程,正好能躲开这恼人的暑气。他当即拍板,声音都洪亮了几分:“走!今日就走!咱们去海边住上几日,等凉快了再回来!”
朱高炽此行本就只是想跑出去避避暑,图个清静自在,压根没想惊动太多人。他没有通知内阁与六部,仅仅让人去传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淮,吩咐道:“调派五百禁军护卫,不用铺张,一路轻车简从就行,越快出发越好。”王淮虽觉得皇帝如此仓促离京有些不妥,但见他兴致正高,也不敢多劝,只得连忙下去安排。
出发时,皇帝没有乘坐自己那顶彰显威仪的十六抬龙辇,而是选择了赵贵妃日常用的八抬软轿。轿身绣着淡雅的缠枝莲纹,没有半点龙纹标识,从外观上看与普通贵戚的轿子无异。随行人员也极为精简,除了赵贵妃,只有两名贴身伺候的宫女、负责照看身体的太医周正、皇帝亲信太监李平,以及五百名身着便服的禁军,一行人悄无声息地准备妥当。
午后未时,日头正烈,这支低调的队伍出了东直门。城门守卫见是贵妃的轿子,前后跟着几个随从,只当是贵妃日常出宫散心,例行检查后便放行,并未多盘问一句。轿子一路往通州而去,准备从那里换乘运河船只,顺流而下前往天津卫,轿帘被风吹起一角,能看到赵贵妃正笑着给皇帝递上一块冰镇的甜瓜。
经过一日一夜的行程,第二日傍晚,一行人抵达了天津卫行宫。这座行宫依海而建,红墙绿瓦掩映在苍翠的松柏间,刚一踏入宫门,便有带着咸湿气息的海风吹来,驱散了一路的暑气。朱高炽下轿时,深吸一口清凉的空气,忍不住感叹:“果然比宫里舒服多了!”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朱高炽便拉着赵贵妃在沙滩上散步。脚下的沙子带着微凉的潮气,远处的渔船正趁着晨光出海,桅杆在晨雾中若隐若现。老皇帝望着翻涌的海浪,脸上露出许久未见的轻松笑容,转头对身边的贵妃说:“你看这海风,带着水腥气,却比宫里的熏香好闻多了,连骨头缝里的热气都被吹走了。”
中午,行宫的厨子按照吩咐,做了清蒸海鱼、白灼虾等几道海鲜。朱高炽胃口大开,就着清淡的鱼汤吃了半碗米饭,这可是他近期食欲最好的一天。饭后,赵贵妃陪他在廊下下棋,老皇帝棋艺不佳却爱耍赖,输了棋便要悔棋,逗得贵妃笑个不停,两人的笑闹声顺着海风传到院外。守在行宫门口的禁军统领见皇帝难得如此舒心,想着不过是临时避暑,便没急着将此事上报京城,只在每日的例行奏报里简单提了一句“陛下在行宫安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