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官督民办(2)(第2页)

曹昂讲出这番话时,阎象他们露出各异神色。

有的微微颔首,似有所思,有的则低头不语,显然在权衡其中利害。

堂内一时沉寂。

不过在这沉寂下,曹昂看到贾诩若有所思,显然自己在其中蕴藏的深意,贾诩是有所察觉了。

其实曹昂提及的谋划,就是类似开中法的举措。

让参与到运输的群体,按期保量的将各项军需及粮草运抵前线,再由前线开具对应的票据,这样即可持票据回转襄阳,换取相应的钱财,盐,丝绢,琉璃,纸张等,以此减轻征东将军府的压力。

当然有些细节是不一样的。

曹昂是想通过此战,试行出一套能维系数十载的模式,以此确保在今后对外征伐时,有效调动民间资源,减轻不必要开支,继而避免持续征伐下,不会使中枢将压力转移到底层群体身上。,纨?本\鰰/戦! `醉?芯-璋

?踕-更,新_快′

这是必须要考虑的事情。

想要解决周边异族势力,以避免己知事情发生,就必须要以武力征服,教化为辅,没有前者的震慑,后者就是无根浮萍。

可如此一来,钱粮消耗就是流水一般。

问题是做这些事情时,本土还有很多事要做,内外兼济是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常态,不寻得一个相对平稳的法子,迟早是有崩溃的那日。

二世而亡之事,曹昂可不希望发生在曹氏身上。

“公子,诩有一问。”

在此等态势下,贾诩缓缓开口,抬手对曹昂作揖行礼,“适才公子提及以征东将军府的名义,向各州郡国所设商行,明确派发一批批订单。”

“诩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这个明确,不是各州郡国所设商行,皆能参与此事的,此需征东将军府先行筛定?”

嗯?

阎象、娄圭他们生疑的看向贾诩。

透过贾诩所讲,他们似发现自己最初想的有所偏移。

亦是想到这,众人遂看向了曹昂。

“不错。”

迎着投来的注视,曹昂淡淡一笑,“可以入选此事的群体,需在此前购置过征东将军府对外颁售的特别债券,根据购置规模明确位次,而这只是初筛。”

“通过征东将军府初筛的,若有想参与运转各项军需及粮草之念,可根据所定位次,向征东将军府上缴一笔钱财,以作抵押。”

“这个钱,征东将军府是不收的,等到与汝南袁氏,跟袁绍的对战结束了,是会如数奉还的。”

果然是这样!!

贾诩心中暗道,这招实在是太高明了。

以此诱人利益,必能将荆豫徐扬交五州给调动起来,而一项特别债券,就将多数群体给刷下来,如此落差就出现了。

拥有资格的,会被这给挑动起来。

而失去资格的,心中肯定有不甘。

这是会诱发很多变数的。

但贾诩想到的,却是对征东将军府最有利的。

即在此后,征东将军府对外颁售特别债券,恐参与购置的群体会增多,即便不为得到此利,也为今后征伐江东谋势。

既然跟汝南袁氏能这样搞,那征伐富春孙氏为何就不能?

一旦有了这个想法,势必会有人愿意提前投资的。

毕竟参与到前线输送,就能得到盐、丝绢、琉璃、纸等热销份额,且能在荆豫徐扬交五州治下贩卖,这能获取的利可太大了啊!!

而说回到正题。

拥有入选资格,并不代表一定能参与。

想参与,就必须要缴纳一笔钱。

这个钱,是需要等大战结束才给,这是不是在此期间暂挪他用?毕竟这个战事结束,如何裁定,是在曹氏这边的。

这个钱肯定要给,但怎么给,解释权在征东将军府这边。

还有一点,即便是给钱,是给旧五铢,还是给新五铢,甚至是新制钱,这个是需征东将军府来定的。

至于阎象他们担忧的,这从入选时就给不断缩小了。

有资格参与其中的,即便真有一些,是揣着别的心思的,那亲军校尉部也不是摆设啊!!

“诩以为此事可为!!”

想到这里,贾诩收敛心神,郑重朝曹昂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