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官督民办(2)(第3页)

果然是猜到了!!

见贾诩如此,曹昂表面没有变化,心中却生出喜意。

自己的想法能被人猜到,对此曹昂是高兴的。

尤其最先猜到的是贾诩。

这就对之后的谋划,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战争商人,这在今后一段时期,是必须要存在的。’

曹昂心中暗暗思量,‘特别是对外征伐下,将部分粮草及军需转运,以竞拍的形式,叫部分群体参与其中,这是能有效减轻中枢压力的。’

‘再一个,战场缴获及时变现,能够有效提振士气的同时,还能将战争投入减少,这是必须要解决的,至于说转移的风险,那是随军的战争商人要考虑的。’

这件事,曹昂考虑了很久。

只是没有机会试行,所以才没有提及。

但现在有机会了,曹昂就想尝试一下。

对战袁绍是个开始,征伐江东是次改进,如果真的可行的话,后续攻略益州,汉中,关中,凉州,幽州等地,这都是能不断完善的。

当然这是把双刃剑。

不能只看好的一面,从而忽略不好的。

最首接的,就是长期推行的话,势必会滋生出一个复合利益群体,他们会为了自身利益,从而煽动着战争情绪,从而将中枢给裹挟其中。

一旦形成这种势头,则今后曹氏必将陷入好战之下。

国虽大,好战必亡。

甚至更严重一些,是战争商人跟军中将校有所联系,那危害就更大了,这极易催生出军阀势起,藩镇割据之势。

当然这种势头,是需要十几年,甚至更久才能催生出的。

但十几年对于曹氏来说,尤其是对

曹昂而言,己经足够漫长了,这足以去把很多事给做成。

待到那个时候,趁着这股苗头没兴起前扼杀掉,就是曹昂必然会做的事情。

“此事的争议不小啊。”

此等态势下,在角落站着的曹演,看着一言不发的阎象、娄圭等人,又看了看表明态度的贾诩,低声对身旁的曹冲说道。

“这是必然的。”

曹冲低声回道:“毕竟这牵扯到的太多了,而父亲发檄文声讨汝南袁氏,又将聚拢兵将征伐袁绍,本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万一期间出任何差池,这影响到的就不止是这一战了,这更会影响到天下大势。”

讲到这里,曹冲的目光,定格在自家大兄身上。

只见曹昂神情如常,眼神中不时闪过一丝锐利,很显然,对于这件事,自家大兄的态度很明确。

那就是要推行此事。

但在态度上却没有像以往那般强硬。

或许正是因为此次推行的牵涉太广,涉及的利益太多,而蕴藏的隐患与风险过大,所以自家大兄才没有太过强硬。

“此事不急着做决断。”

曹昂撩了撩袍袖,看向堂内众人,“诸公诸君等离去后,再好好想一想,等后日吧,再对此事进行定夺。”

“至于别的,就按定下的来办,不管先前战事怎样,征东将军府这边,必须要将该做的做好!!”

“喏!!”

众人轰然应诺道。

有些事情可以急,但有些事情却不能,曹昂不希望因为一些事,就影响到自己麾下的安稳。

他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团队,只有这样,在曹操领军与袁绍展开决战下,他才能确保后方无虞。

尤其是在征战期间,出现一系列变数,甚至是战争,也不至于说因为战前就起的分歧,从而无力去解决这些。

求同存异。

这在不知不觉间,己成为曹昂麾下必须要有的,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势会上升到整个曹氏麾下。

曹昂不可能为了自己所想,就不顾及麾下的想法,毕竟他所筹谋的很多事,并非是靠他一人就能解决与落实的。

更别提曹氏势力不断扩张,所辖地盘不断增加,这所带来的局面会越来越复杂,这就需要更多的人,能够在决策层,执行层去发挥才智与作用。只有这样,曹氏的根基才会愈发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