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选秀新人

可铃声还没响透,就被一阵闷响盖了过去——富春早踩着桌沿飞扑出去,手肘撞在两个护卫的麻筋穴位上,那两人哼都没哼就瘫了;寿春更利落,指尖弹出四枚银针,正中另两个仆役的脖子和膝盖,他们抱着腿跪倒在地,连呼救都发不出声。

不过眨眼功夫,厅里能站着的,只剩建宁公主和寿春姐妹。

建宁公主退到屏风后,脸色惨白,看着寿春一步步走近,手里还把玩着那块“平西王府”的腰牌。

“你……你们到底是谁?想干什么?”她心中,升起从未有过的绝望。

她不想死!她还没有为自己活过……

寿春没答话,反而摘下腰间的玉佩,扔到桌上。玉佩上刻着的“寿”字,与建宁公主陪嫁清单里某件物品的印记,分毫不差。

建宁公主瞳孔骤缩——那是当年她嫁入吴家时,太皇太后赏的,后来被吴三桂的人收走,怎么会在这女子手里?

“公主别急着叫人。”寿春终于开口,声音里听不出情绪,“我们来,是想帮您拿回您母子两个活命的本钱——宫里的,吴家的,还有……您心里那笔不敢算的账。”

富春站在姐姐身后,悄悄握紧了腰间的短刀。

她这才明白,姐姐带她回京城,哪是为了草原的事?这是要在最敏感的建宁长公主府里,撬开一道能动摇三藩根基的口子。

建宁公主听到是关乎自己儿子性命的事,嘴唇哆嗦着,居然就镇定了下来,“你们……到底是谁的人?”

寿春笑了笑,只指了指椅子:“公主坐下说吧。”

屏风外的阳光斜斜照进来,落在散落的茶杯碎片上,闪着冷光。

建宁公主看着眼前这两个人,只要能保住儿子的性命,与虎谋皮又如何。

这世上,只有儿子是她唯一的亲人了。她一生,都在为了大局。这一次,让她自私一点,只要能保住儿子。

南书房的紫檀香混着墨味,在暖阁里沉沉浮浮。

佟国纲掀帘进来时,见皇帝正对着一幅《蒙古部落图》出神,宝蓝色常服的袖口搭在图上的“科尔沁”三字上,指节微微用力。

“奴才佟国纲,参见皇上。”他刚跪下,就见皇帝抬手示意免礼,递过来一摞折子。

“你自己看。”皇帝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

佟国纲接过密折,额头开始冒汗,颤抖着打开密折,一份接着一份,越看眉头皱得越紧。

蒙古各部落的怨言像雪片似的堆在纸上:巴林部说“茶砖贵得能换一匹马”,乌珠穆沁部哭诉“盐价涨了三成,牧民快吃不起了”,连附页里太皇太后的私信都透着无奈——“科尔沁忒不像话,连公主陪嫁的茶引,他们都敢加价克扣”。最扎眼的是那页物价单:砖茶、青盐、布匹的售价,竟比晋商垄断时还高,尤其是茶盐,几乎是翻倍的利。

“蒙古王公的贪欲……”佟国纲咂舌,抬头看向皇帝,眼里满是不解,“皇上,这些……”怎么就给我看了?

“太皇太后要去草原调解,太后同去,皇后随之。”皇帝打断他,指尖在图上敲了敲,“科尔沁垄断商路,把茶盐当金子卖,其他部落早憋着火了。巴林部有长公主在,都忍不住告状,可见闹得多凶。”

说别的都是虚的,老太太实际是心疼女儿,也怕草原那边出乱子。毕竟,科尔沁已成众矢之的。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佟国纲身上,“你带火器营的人随驾。”

佟国纲心里一松,连忙躬身,“奴才遵旨!定护得太皇太后、太后与皇后万无一失!”原以为是什么棘手差事,不过是护卫,火器营的将士个个精锐,新式武器也列装了,一水儿工部仿造的西方鸟铳,这点事不在话下。

可皇帝忽然挥了挥手,让侍立的太监都退出去。

佟国纲眼睁睁看着梁九功都垂眸退下了,汗水又开始顺着脖子往下流。

暖阁里只剩君臣二人,空气瞬间凝重起来。皇帝转过身,目光像淬了冰的刀子,直直剜向佟国纲,看得他后背的冷汗顺着朝服往下淌。

“朕的意思,你能明白吧?”

佟国纲的膝盖一软,直接就跪下去了。他猛地磕了一个头,没听见皇上叫起,心脏在胸腔里狂跳——这话里的分量,比那摞折子重百倍。

他在心里把皇帝的意图翻来覆去地嚼,蒙古的乱局,科尔沁的跋扈,火器营的陪同……忽然,一道亮光劈开迷雾。

“皇上的意思是……”佟国纲的声音带着颤,却透着狠厉,“虚弱的蒙古才是好蒙古,混乱的蒙古更是好蒙古。”

他顿了顿,抬起头,眼里已没了惧意,只剩对帝王心术的领悟,“若是大清能从中得利,那便是最好的蒙古了。”

毕竟,未来两年要向南用兵,必须提防蒙古异动,但也不可真走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皇帝盯着他看了半晌,忽然嘴角勾起一抹笑,那笑意却没达眼底,佟家的人,果然懂事。学西学利索,揣摩圣意也擅长。佟国维送进宫的话本子,他就喜欢看。

他重新看向《蒙古部落图》,指尖划过巴林部、乌珠穆沁部的位置,“太皇太后要调解,那就让她调。但有些人,若是太不知趣……”

“奴才明白!”佟国纲立刻接话,“火器营的家伙什,擦得亮。”调解是幌子,敲打是真,若是科尔沁敢当着太皇太后的面不收敛,或是其他部落闹得太过火,火器营的炮口,就是最好的“道理”。无论如何,向南用兵之前,让蒙古维持在斗而不破的局面。

皇帝满意地点点头:“去吧,把火器营的花名册拿来,朕要亲自点几个人。”

佟国纲躬身退出去时,朝服已被冷汗浸透。他抬头望着南书房的飞檐,忽然觉得这趟草原之行,怕是要溅起不少血——但这又如何?帝王要的从不是蒙古的太平,是大清的安稳,是草原的银子和臣服。

而暖阁里,皇帝重新铺开《蒙古部落图》,在科尔沁的位置画了个圈,又在巴林部旁边点了个点。太皇太后要去“主持公道”,他就让佟国纲去“维持秩序”。

至于这秩序是什么样的……自然是他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