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嫁娶之事(第3页)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和她丈夫吃独食,是不仅巴林部不满意的,科尔沁内部也有微词。便是太后的娘家,也是一般无二,没有丝毫插手的余地。也就是太后在太皇太后面前怯懦惯了,太后的娘家也不敢出声,不敢像巴林部的阿图公主一般闹。

帐内一时安静下来,只有风卷着雪拍打窗棂的声音。

珠兰望着太皇太后鬓边的白发,老人家做事也越发偏了。

不到一个月,端敏与班第的亲事,就从一桩不美的婚事,又演变成了太皇太后口中维系朝廷与科尔沁关系的筹码,成了护住雅图公主的盾牌。

“臣妾明白了。”珠兰轻声道。

端敏的婚事,从一开始就不是她自己的事。

太皇太后没再说话,只是重新捻起了佛珠,每一声转动,都像是在盘算着什么。

承德离宫外的白幡还在飘,而一场关乎科尔沁权力平衡、关乎皇家格格命运的婚事,已在这萧瑟的冬日里,悄然被重新提上了日程。

雅图的难,朝廷的虑,最终都要压到端敏那副尚显稚嫩的肩膀上。

阿日娜苏心中,为她不值。

她们一样不得自由,一样要背负姓氏带来的使命。

她还带兵在西未归,这边已经几乎把她的终身大事定下了。

多么讽刺啊!

乾清宫的烛火映着康熙沉凝的脸,珠兰从草原大帐寄回来的信刚展开,墨迹里便透着一股旁观的冷静。

她将太皇太后的顾虑写得明明白白:雅图公主的丈夫不够精明强干,科尔沁左翼后旗没有压倒性优势,若端敏嫁去左翼中旗的班第家,反倒会激化左翼的内部纷争,让雅图更难立足,让科尔沁失去平衡;而以端敏的天赋,若不嫁科尔沁,漠南任何一个部落都容不下她这般锋芒,反倒可能搅乱草原格局。

“太皇太后的意思是,端敏不嫁科尔沁,也不嫁漠南任何一部。”康熙指尖划过信纸,心里渐渐有了数。

珠兰从头到尾没说自己的想法,只将太皇太后的考量原原本本托出,可这“原样呈现”里,却藏着不容忽视的细节——太皇太后的每一条顾虑,都绕着雅图的处境、科尔沁的支系纷争转,字里行间,竟少见“朝廷”“大局”的影子。

皇祖母,何时变得如此……了。

他将珠兰的信与佟国纲的信并排放着,佟国纲笔下的端敏,是能凭战功震慑草原的将才,是“若为男子可封侯”的栋梁;而太皇太后的考量里,端敏更像一枚需要谨慎安放的棋子,怕她伤及雅图,怕她打破科尔沁的脆弱平衡。

“从雅图的利益出发……”康熙低声重复,眉头渐渐蹙起。

他不是不心疼雅图姑姑,只是皇祖母的考量,未免太偏于“科尔沁的家事”了。

雅图是他的姑母,可她首先是爱新觉罗的女儿,科尔沁的纷争再复杂,终究要服务于朝廷对草原的制衡,而非让朝廷为科尔沁的支系利益让路。

更让他在意的是珠兰信里那句“太皇太后似恐端敏锋芒过露,扰了草原旧例”。

草原旧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