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意外频出(第3页)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得了“天仙”的名头。

有老嬷嬷说,这般容貌,定能得圣宠,劝她多去御花园走动,或是到皇帝常去松散的养心殿附近转悠。

可甄应仙只是淡淡一笑,依旧日日往后殿大书房去,借了书便回,把这最偏远的宫苑,住成了自在天地。

除夕夜里,别处或热闹或冷清,景阳宫却只闻得见墨香。

甄应仙在案上铺开宣纸,借着烛光临摹《兰亭集序》,笔尖划过纸面,沙沙作响。

侍女进来添炭,见她连鬓边的珠花都是素银的,忍不住道:“小主,今儿是除夕,好歹戴些金饰,图个吉利。”

甄应仙头也没抬:“金子太重,压得人慌。”她笔下的“之”字婉转流畅,竟有几分王羲之的风骨。

其实她不是没想过恩宠,刚入宫时,见皇帝生的貌美,她也动过心思。

可时候长了,她忽然就歇了那份心思——帝王此刻心里装着的是江山,不是后宫的花开花落。

大书房的典籍,倒比后宫的争斗有趣得多。

她读《史记》,看楚汉相争,觉得淮阴侯的用兵比太监的嚼舌根更过瘾;读《齐民要术》,学如何改良农具,居然莫名想着若有朝一日能出宫,或许能教乡农种出更好的庄稼;读佛经,不是为了求福报,只是喜欢“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觉得像极了此刻的自己。

家里来信数落她,甄应仙依旧日日看书、练字、侍弄窗前的梅树。

景阳宫的宫墙虽偏,却挡不住月光,挡不住书香,更挡不住她心里的那份自在。

除夕夜的钟声敲响时,甄应仙刚好写完最后一个字。她放下笔,望着纸上的“死生亦大矣”,忽然笑了。

这宫里的恩宠,像檐角的冰凌,看着晶莹,太阳一出就化了;可书里的道理,却像这梅树的根,扎在土里,岁岁年年都能开出花来。

远处传来隐约的爆竹声,是别处的热闹。

甄应仙起身,推开窗,让雪夜的清冷空气涌进来。景阳宫的梅香混着墨香,在风里漫开。

在这深宫之中,能守着一方书桌,读遍天下书,已是难得的福气。

至于那些争宠的伎俩,那些富贵的虚名,便让旁人去抢吧——她甄应仙,要的从来不是这些。

这个年关,家里该是不好过的,可那与她这个进了宫的女子又有几分关系呢。

烛火在风里轻轻摇晃,照亮了案上摊开的《南华经》,也照亮了一个深宫女子,一身的清傲。

紫禁城的除夕,没有往年的繁文缛节,没有三巨头的坐镇,倒像一面镜子,照出后宫女子的百样心。

有人醉心星辰,有人安于平淡,有人执着于恩宠,而那最该被惦记的皇帝,还在乾清宫的烛火下,对着舆图,熬过了又一个不眠之夜。

雪落在琉璃瓦上,悄无声息。

这一夜,后宫的热闹与冷清,都藏在了风雪里,等不到那个能定夺一切的人来看。

承德离宫

雪下得绵密,却盖不住各处宫苑里的热闹。

太皇太后的暖阁外,红灯笼从廊下一直挂到月亮门边,雪光映着烛火,把朱红柱子染得像裹了层蜜糖。

珠兰穿着件福禄暗纹的青色常服,正指挥着太监们往殿里搬炭盆。

“太后那边多备两个银霜炭,仔细别让穿堂风吹着。”她又嘱咐宫女,“雅图公主和阿图公主的席位挨着太皇太后,她们姐妹俩许久没见,得让老祖宗看着舒心。”

正说着,殿外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端敏披着件玄狐大氅闯了进来,银甲上的寒气还没散,手里却捧着个雪团:“看我带谁回来了!”

她身后跟着阿日娜苏,草原上的风雪把她的脸颊冻得通红,身上那件镶金边的蒙古袍沾着雪粒,见了珠兰,难得露出点真心笑意:“皇后娘娘,账册我带来了。”

“先不说账册。”珠兰笑着拍掉她们肩头的雪,“快进去给老祖宗请安,她盼着你们呢。”

暖阁里,太皇太后正靠在铺着貂褥的榻上,雅图和阿图两位公主一左一右陪着说话。

雅图守寡,眉宇间带着几分沉郁,阿图却还是活泼性子,正给老太太剥橘子:“额娘您瞧,沾您的光,这橘子是南边送来的,比去年的甜。”

见端敏和阿日娜苏进来,太皇太后眼睛一亮,挣扎着坐直了些:“可算回来了!端敏的甲胄还没换?阿日娜苏的袍子沾了雪,快让丫头们拿去烘烘。”

雅图起身拉过端敏的手,指尖触到她甲胄上的磨损痕迹,眼圈红了:“听说你一直在外头忙,怎么瘦了这么多。”

端敏咧嘴一笑,露出点少年气:“姑母放心,回来时还猎了只白狐,给您做围脖正好。”

阿图早凑到阿日娜苏身边,小声问:“我听底下人说,你把科尔沁的王爷们治得服服帖帖的。”

阿日娜苏被她逗笑了,从袖袋里摸出块糖递给她:“您快尝尝,这奶糖可甜。”

珠兰指挥着摆上宴席,菜式做得精致又不失分量:狍子肉炖酸菜是当地特色,奶豆腐做的蜜饯透着草原风味,还有江南运来的糟鸭舌、醉螃蟹,照顾着每个人的口味。

太皇太后看着满桌的菜,又看看眼前的孩子们——端敏英气勃勃,阿日娜苏沉稳干练,雅图虽静却眼里有光,阿图依旧娇俏,连病着的太后都让人送来了平安信,说能喝下半碗粥了。

戏班子在殿外开了场,先唱了出《庆丰年》,锣鼓声打得震天响。

端敏听得兴起,索性离席站到廊下,跟着鼓点比划起刀法,引得阿图拍手叫好:“这身手,比戏台上的武生还俊!”

阿日娜苏没跟着凑趣,拉着珠兰到偏厅说话:“后旗的台吉托我给皇后娘娘带句话,开春想派些牧民去糖工坊学手艺。”

她从怀里掏出个小账本,“这是他们愿意出的礼,我瞧着还算有诚意。”

珠兰接过账本,见上面记着牛羊、皮毛的数量,笑着点头:“让他们来吧,正好工坊缺人手。”她忽然想起什么,“对了,皇上托人送了些云锦来,给你们每人做件春装正好。”

正说着,太皇太后让人来叫她们:“别躲懒,快来看戏!这出《八仙贺寿》唱得好!”

两人回到殿里,见太皇太后正跟着戏文的调子轻轻点头,雅图在给她捶背,端敏和阿图凑在一堆抢蜜饯吃,烛火映着满殿的笑脸,连窗外的雪都像是暖的。

阿日娜苏觉得,这承德的除夕,比紫禁城的更有滋味。没有那么多规矩束缚,没有那么多算计提防,只有一大家子人围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守岁,就像寻常百姓家一样。

戏台上的锣声又响了起来,唱的是“太平年里人长寿”。

太皇太后的笑声混在戏文里,飘出暖阁,落在雪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