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顶望远 作品
第334章 李老二都搞不定的事,你李恪能搞定?(第2页)
除了能作为朝廷稳定西南的基石,对朝廷几乎没有任何帮助。
别看官军在西南等地的每次军事行动规模都不大,可挡不住出兵的次数太多啊!
蜀中的大半赋税都用来填益州都督府清剿西南诸夷的大窟窿了,剩下的只是勉强够维持西南地区的正常运转而已。
可如果没有蜀中的产出支持,想要彻底平定西南根本无从谈起。
虽然蛋疼,但中枢认为,持续的小规模清剿的效果远比大动干戈来的好。
还是那句话,如今的大唐在快速发展扩张,对内,稳定压倒一切。
房玄龄以为皇帝已经对西南小刀割肉似的经略方式厌倦了,想要干脆利落的彻底解决问题,赶紧劝谏:
“圣人,西南多山,蜀道艰险,大军施展不开的。”
“且蜀中腹地承平已久,若是朝廷大军深入,必然引得百姓反感,若是速胜还好,若是大军陷于西南山地野谷之间迟迟无法脱身,大军作战所需势必需要蜀中支应。
届时百姓怨声载道,朝廷便得不偿失了。”
老房这话说的已经相当含蓄了。蜀中不比中原一马平川,方便军事。
大规模官军进入蜀中,且不说施展不开,只是一个复杂到让人头皮发麻的地形,便注定需要付出巨大的战争成本。
獠人固然部落众多,但终究是一盘散沙,对蜀中腹地的威胁有限,朝廷大动干戈,实在是得不偿失。
温彦博也担心皇帝上头,出言道,“圣人,蜀中局势稳字当先,朝廷今年新开北方的漠南都督府和室韦都督府,近万兵力在外,粮草开销已然不小,不宜再有大的战事了。”
段志玄带着几千大军和突厥部族的骑兵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把漠南和室韦西部的几个部族犁了一遍,引得薛延陀一日三惊。
幽州边军还跟高句丽军摩擦了好几回,整个东北的局势有些紧张。
夷男和高建武派出的使者还在路上,北方的局势还会紧张一阵子,这个档口实在不适合对西南的獠人大动肝火。
长孙无忌和宇文士及也劝皇帝不要对西南獠人大规模用兵,不划算。
李世民全程阴沉着脸一言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