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清逸 作品

第三百八十三章:第一次民族融合(第2页)

墨家子弟和公输家族的族人,还在沙漠里挖了上百里的坎儿井,在沙漠里修起来了一道地下防线。

。。。。。。

永安城南面,是鄯城,这中间有许多村落,是李氏安置的三十多万河北,关中流民。

这片辽阔的土地上,被李氏分成了七个县,以后将统归马上就要修建的昌蒲城和安西城。

永安城的东边,是李氏重新修建的楼兰城,中间也有几座小城。

现在李氏族人只需要面对天山方向的吐蕃人,而李氏族人最先在天山脚下修建的就是一座高四十七丈的城墙。

李俊的计划就是等消化掉实际控制地上的近百多万回鹘人,还有其他的各族大大小小的的部落后,再求扩张。

所以李氏在西域的地盘,真正的威胁就是从鄯城方向下来的吐蕃人,毕竟鄯城还在朝廷手里,军队也不多,根本就没有办法拦住吐蕃人。

加上鄯城是李氏补给线的关键节点,李氏在此囤积了海量的物资,鄯城到哈密城这片土地上,也没有其他大的城池,又十分适合骑兵运动。

为此,李氏壮奴不得不在离鄯城百里左右驻扎大军,并开始修建安西城。

。。。。。。

民族融合从来就没有一帆风顺的,这片土地上的异族人,只是迫于李氏族人手里的铁枪,不敢造次,他们并不认为自已是李氏部落的族人。

说起来西域各部族,尤其是回鹘人,李氏族人和招募来这里的近三十万流民,大家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李氏族人(流民也自认为自已已经是李氏族人)觉得西域各部族的人之所以没有灭绝,纯粹就是傻子老天爷照顾。

这里的各部族吃饱了就是唱歌,跳舞,然后男男女女找一个地方嘿休嘿休。

身强力壮的人可以拥有自已看上的女人,哪怕这个女人拥有男人,也可以把男人赶走,然后就住进这个男人的帐篷。

而他们的帐篷,在李氏族人看来,比灾民的窝棚还脏乱差。

半大小子则是喜欢排着队抱着大羊的屁股耸动,老人到了冬天就被赶出族群。饿了就出去找食物(大多数时候都是抢劫),根本就没有危机感,以及储备粮食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