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 作品

第108集:海外布局(第2页)

苏晓没有立刻反驳,只是推过一杯碧螺春:\"马库斯先生,您知道这种茶叶需要用80度的山泉水冲泡吗?水温过高会破坏它的甘甜,就像商业合作中,强势主导有时反会损伤本质。\"对方愣住的瞬间,她接着说:\"我们来德国不是要改变莱茵河的流向,而是希望成为能与多瑙河交汇的支流。\"

真正打动苏晓的是第三个应聘者——扎着脏辫的莉娜。这个在柏林墙遗址旁长大的女孩,简历上最亮眼的经历是\"带领街头艺术家团队改造废弃地铁站\"。当被问到为何选择一家中国企业时,莉娜从帆布包里掏出一本磨破封面的书——《孙子兵法》德文版:\"我研究过你们的'上兵伐谋',觉得和我们改造废墟的理念很像,都是在看似不可能的地方创造价值。\"

面试持续到傍晚,夕阳把莱茵河染成金红色。苏晓在笔记本上画下三个名字:马库斯被画了个问号,莉娜旁边画了朵向日葵,还有个叫托马斯的工程师,因为在技术方案里特别标注了\"要考虑中国总部的系统兼容性\",被她圈了三颗星。小陈凑过来看:\"晓姐,莉娜这样的'非主流'能行吗?\"苏晓合上笔记本:\"当年爷爷在上海创业时,用的还是石库门里的裁缝机呢。\"

四、阁楼里的\"长城\"装修期赶上了法兰克福的秋雨。阁楼里没有暖气,团队成员穿着羽绒服趴在地上贴地砖。苏晓亲自爬上脚手架粉刷墙壁,德国油漆工海因茨大叔直摇头:\"从没见过老板自己干活的。\"她笑着用刚学会的德语回答:\"在中国,我们叫'以身作则'。\"

最棘手的是网络布线。德国供应商报价是国内的三倍,托马斯建议找本地小公司,但苏晓坚持用通过国际认证的中国品牌:\"这不是省钱的问题,是让他们知道我们的标准。\"当工程师们看到来自深圳的设备包装上印着\"中国制造2025\"时,海因茨大叔偷偷拍了张照片发给儿子:\"看看,中国人把卫星都送上天了。\"

开业前一晚,团队在阁楼里开\"誓师大会\"。苏晓把从国内带来的\"苏\"字红灯笼挂在拱顶下,灯光照亮了墙上新挂的两幅画——左侧是苏承宗时代的上海纱厂全景图,右侧是莉娜绘制的\"中德商业桥梁\"涂鸦。她举起青瓷茶杯:\"爷爷当年在石库门创业时,门口挂的是块手写木牌。今天我们在美因河畔,也要竖起属于苏家的旗帜。\"

小陈突然指着窗外惊呼:不知何时,米勒太太带着邻居们在楼下摆起了长桌,桌上放着德国香肠和啤酒,老太太正举着喇叭用德语喊:\"欢迎中国邻居!\"莉娜翻译道:\"她说要给我们办'乔迁酒会'。\"苏晓眼眶一热,突然明白父亲那句\"扎根\"的深意——不是把国内的模式复制过来,而是像种子一样,在异国土壤里找到与阳光雨水对话的方式。

五、第一单的\"破冰锤\"

办事处开业第三天就迎来了第一个潜在客户——做汽车配件的施密特先生。他穿着传统的巴伐利亚皮裤,进门就盯着墙上的苏承宗照片:\"这位先生的领带很特别,像我们慕尼黑的啤酒节彩带。\"苏晓抓住这个细节,立刻让莉娜泡了苏州茉莉花茶:\"施密特先生,您知道吗?这种花茶需要用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就像我们对待合作的态度——保持开放,又不失本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