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集:新业务整合与发展
第一节:破冰之门
红木会议桌在晨光里投下长方形的阴影,苏明远指尖划过平板电脑上的财务报表,屏幕光映得他眼角的纹路格外清晰。新收购的“云织科技”数据像团乱麻——前三季度研发投入占比42%,却只转化出3个边缘专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比苏氏传统业务多出整整60天。
“明辉,”他把平板推过桌面,“你看他们的技术团队,光博士就有七个,但产品路演时连用户画像都说不清楚。”
苏明辉翻开蓝色文件夹,里面是云织科技的组织架构图。市场部和研发部用虚线连接,备注栏写着“跨部门协作频次:周均1.2次”。他抽出一张便签纸,用钢笔在中央画了条竖线:“左边是我们深耕三十年的纺织供应链,右边是他们的Ai面料设计系统。这道坎,得让晓他们跨过去。”
会议室门被推开,苏晓带着笔记本电脑走进来,身后跟着堂弟苏晨。她把打印好的用户调研报告铺在桌上,A3纸上密密麻麻贴着不同颜色的标签:“爸,二叔,云织现在的问题像穿反了毛衣——技术很扎实,但线头全露在外面。上周我跟他们产品经理去了趟柯桥面料市场,有个老商户说‘这系统算出来的克重是准,可我们要的是明天就能交货的现货’。”
苏明远拿起一张标着“传统业务痛点”的橙色标签:“纺织业讲究短平快,云织的算法模型却需要海量数据训练。你们打算怎么把‘未来式’和‘现在进行时’缝到一起?”
苏晨把笔记本电脑转向长辈,屏幕上是他连夜做的流程图:“我们想建个‘数据中台’。让云织的Ai分析历史订单,预测哪些面料花色会爆款,然后用我们的供应链提前备料。就像给老纺织机装了智能导航。”
苏明辉用笔尖敲了敲“文化冲突”的红色区块:“最难的不是技术嫁接。我听说云织的程序员们穿拖鞋上班,而我们生产部的老师傅们连工装纽扣都要对齐。这两种土壤,怎么长出同一种庄稼?”
窗外的梧桐树沙沙作响,苏晓翻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第一页抄着苏承宗的话:“商业不是征服,是嫁接。”她指着第二页的表格:“我们准备办‘双向浸润营’。让云织的技术骨干去车间跟老师傅学看布面疵点,让生产部的年轻人进实验室学数据标注。下个月先搞个试点,就选‘记忆棉’那个新项目。”
苏明远看着侄女眼中的光,想起二十年前自己第一次接手外贸订单时的忐忑。他从抽屉里拿出个红木印章盒,里面是枚刻着“承”字的闲章:“当年爷爷教我,做企业要像老裁缝,先量体裁衣,再穿针引线。这枚章,你们拿去盖在新业务的规划书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