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 作品

第183集:梦境家具的探索(第3页)

\"这处纹样,\"她指着榻面的缠枝纹,指尖轻轻拂过,\"和陕西博物馆藏的唐代陶俑底座纹样几乎一致,但线条更流畅。\"

林深站在旁边,看着工匠们按照他的图纸加工。老木匠张师傅正在调试刻刀,嘴里念叨着:\"这角度得偏三度,不然出不来那股劲儿。\"他并不知道,这个角度正是林深在梦里看到的。

\"我们查了您的资料,\"苏晓忽然说,\"您祖父曾是故宫的文物修复师,1972年参与过唐代墓葬的抢救性发掘,后来在一场火灾里失踪了。\"她递过来一份泛黄的档案复印件,照片上的年轻男子正蹲在一堆烧焦的木料前,手里拿着半块刻有卷草纹的木片。

林深的手指抚过照片上的木片,忽然明白那个穿襕衫的老者是谁了。

原型榻完成那天,苏氏举办了一场小型展示会。当灯光打在柏木榻上时,在场的文物专家都愣住了——榻腿的\"马蹄足\"弧度,扶手的\"云纹\"走向,甚至木材的含水率,都精准地复刻了唐代工艺。

\"这不可能,\"故宫的周教授围着榻转了三圈,用放大镜检查每个纹样,\"没有实物参照,怎么可能做到这种精度?\"

林深没解释。他看着阳光透过榻面的木纹,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极了梦里作坊里的景象。

五、爆款之后

\"唐韵系列\"上市那天,林深去了苏氏的线下展厅。他设计的柏木榻被放在最显眼的位置,旁边的电子屏循环播放着唐代壁画和设计图的对比。一个穿汉服的小姑娘正趴在榻边,用手指沿着纹样的线条滑动,她母亲笑着说:\"你看这木头里的花纹,像不像故事里的藤蔓?\"

展厅的销售数据在实时跳动,上线三小时,预售量就突破了五千件。客服后台的留言刷得飞快,有人说\"躺在上面像回到了小时候奶奶家\",有人问\"能不能定制带自己生日年轮的木料\"。

林深在展厅角落看到了苏晓。她正和一个老者说话,那是张师傅,厂里最老的木匠。

\"这纹样的走刀角度,\"张师傅的手指在榻面上滑动,\"和我师父当年教的一样,他说这是唐代工匠传下来的手法。\"

苏晓点点头,转身看到林深,递给他一份内部刊物。头版是她的署名文章,最后一段用加粗字体印着:\"我们总说灵感来自生活,现在发现,它也可能来自木头里沉睡的记忆。\"

\"这批柏木的年轮里,藏着三百年的阳光和雨水,\"苏晓望着窗外,\"而每个使用它们的人,也会留下新的记忆。\"

林深想起自己的设计图,想起祖父留下的那只玉镯,忽然明白苏晓说的\"记忆\"是什么。那些在木纹里流转的,不只是过去的时光,还有人与木头相遇时,彼此留下的温度。

当晚,林深久违地睡了个好觉。睡前他摸了摸床头那片从原型榻上取下的木料,上面有他刻的小小卷草纹,像一个未完待续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