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集:户部的旧档案
光绪二十三年的初秋,一场夹着雨丝的风扫过京师的胡同,把国子监街的槐叶吹得满地都是。苏半城拢了拢身上的藏青色夹袄,站在户部衙门外那对斑驳的石狮子旁,看雨珠顺着狮口的裂缝往下滴,像极了他此刻的心情——悬着,却落不下来。
“苏先生,里头的人说了,非当值官员不得入内。”引路的小吏搓着手,脸上堆着为难的笑,“您这事儿……实在是不合规矩。”
苏半城从袖中摸出个沉甸甸的荷包,塞到小吏手里:“王老弟,通融通融。我要查的不是什么要紧案子,不过是二十年前的几笔旧账,对不上家里的老契罢了。”
荷包里的银元硌得小吏手心发烫。他偷眼瞥了瞥衙门里那棵歪脖子老槐树,树影里藏着的值房还亮着灯,想必是李主事还没走。他压低声音:“李主事是我远房表舅,最好古董字画。您要是……”
“我懂。”苏半城打断他,从随身的皮箱里取出个锦盒,打开时,一枚青白玉的螭龙纹带钩在雨雾里泛着温润的光,“这是嘉靖年的东西,不成敬意。”
小吏的眼睛亮了亮,接过锦盒揣进怀里,转身往衙门里钻。苏半城望着他的背影,眉头却没松开。他要查的哪是什么家里的老契?三个月前在太原城破获的盐引案里,从蒙古王府搜出的密信上,反复提到“二十年前户部漏记之数”,而密信的落款,竟与他父亲苏明远当年在户部当差时的同僚有关。
父亲去世那年,他才十岁。只记得父亲临咽气前,枯瘦的手指攥着他的手腕,反复说“户部档案库,第三排最左的樟木箱”,话没说完就断了气。这些年他走南闯北做买卖,从没想过要去翻旧档,直到盐引案的密信摆在面前,那些模糊的记忆才突然清晰起来。
雨渐渐停了。小吏终于从衙门里探出头,朝他招手:“苏先生,进来吧,动作快点,别让人瞧见。”
穿过刻着“度支清吏司”的匾额,苏半城跟着小吏走进后院。户部的档案库在最西头,是座青砖砌的矮房,门楣上挂着“谨守”二字的木匾,漆皮已经剥落。李主事是个矮胖的中年人,正坐在门槛上抽旱烟,见了苏半城,眯着眼打量:“就是你要查二十年前的账?”
“是,劳烦主事。”苏半城拱手。
“二十年前……那是光绪三年的事了。”李主事磕了磕烟锅,“那年头陕甘大旱,朝廷赈济的银子流水似的往外拨,账册乱得很。你要查哪方面的?”
“盐引。”苏半城盯着他的眼睛,“尤其是运往山西、蒙古边境的那几笔。”
李主事的烟锅顿了顿,抬眼瞧他:“苏先生是做盐生意的?”
“祖上做过,家里还留着些旧票根,想对对档。”苏半城说得滴水不漏。
李主事没再追问,领着他推开档案库的门。一股混合着霉味、樟木味和灰尘的气息扑面而来,呛得苏半城忍不住咳嗽。库房里没有窗户,只靠屋顶的气窗透进些微光,一排排半人高的樟木箱贴着墙壁码到顶,箱身上用朱砂写着年份,字迹大多模糊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