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晴园 作品

第215集:赵玉贞的嫁妆匣(第2页)

“她不是病死的。”谭宗浚的声音突然哑了,“是我把她锁在这院子里,眼睁睁看着她断气的。”

苏半城猛地攥紧拳头,指甲嵌进肉里。他想起父亲日记里那句被泪水晕开的话:“贞儿若死,盐引必现世,半城人要遭殃。”原来父亲说的“贞儿”,就是赵玉贞。

谭宗浚突然转身,从廊下搬来一张条凳,猛地砸向铜锁。锁舌崩开的脆响里,樟木箱盖缓缓掀起,一股混合着樟脑与霉味的气息扑面而来。箱子里铺着大红绣金线的褥子,上面整整齐齐码着三十六个紫檀木小匣,每个匣盖上都贴着红纸条,写着“玉镯一对”“珍珠十二颗”之类的字样。

“这不是嫁妆匣。”苏半城皱眉,“真正的嫁妆匣该有夹层,当年聚源当铺的账册记着,赵玉贞的陪嫁里有个‘双层紫檀匣’。”

谭宗浚的脸色霎时变得惨白。他蹲下身,手指颤抖着抚过最底层的褥子,突然抓住褥角用力一扯——褥子下面,果然露出个巴掌大的暗格,里面躺着个巴掌大的紫檀木匣,匣身刻着缠枝莲,正是父亲拐杖上的纹样。

匣子里没有盐引,只有半张泛黄的药方,和一枚青玉印章。药方上的字迹娟秀,写着“附子三钱,乌头五钱”,落款是“玉贞”;印章上刻着“苏氏藏珍”,正是苏家的家印。

“光绪二十年春天,她把这个匣子塞给我,说要是她死了,就把匣子交给苏老爷。”谭宗浚瘫坐在地上,短铳滑落在地,“可我没交。那年太原城里查盐引查得紧,我怕这匣子惹祸,就锁进了嫁妆箱。直到三个月前,我在晋祠佛像的夹层里找到另一半药方,才明白她是什么意思。”

苏半城将两半药方拼在一起,右下角的小字终于完整了:“夫谭宗浚勾结蒙古王府,以盐引换密信,毒害玉贞,父知其情,恐遭灭口。”

原来父亲当年并非死于意外。他攥着药方的手开始发抖,突然想起二十年前那个雨夜,自己趴在窗台上,看见父亲背着个紫檀木匣从后门出去,从此再也没回来。那匣子里,想必就是足以扳倒谭宗浚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