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集:胡老板的供词(第2页)
他想起赵玉贞的嫁妆匣里,确实少了支陪嫁的玉簪,簪头正是箭形。
“胡德海说,每月初三夜里,都有人从协同庆密道来取货。”老陈不知何时站在门口,手里捧着个黑陶碗,“他女儿今早递来的,说是在他枕头下找着的。”
碗底沉着枚铜令牌,侧面刻着“聚源”二字。苏半城突然想起聚源当铺地窖里那尊缺了左耳的弥勒佛,佛肚里藏着半张盐引,水印和胡德海账本上的如出一辙。
三、供词里的缺口
卯时的露水打湿了府衙石阶,苏半城看着刑房木桌上摊开的供词,墨迹被胡德海的血晕染开,在“盐引”二字周围洇出暗红色的云纹。
“谭家祖坟第三棵柏树下,埋着十七张盐引。”胡德海的声音还在梁上绕,“但真正的大头在圣母殿壁画后,用羊脂玉匣子锁着。”
苏半城忽然注意到供词末尾少了半行字,像是被人用指甲刮去的,留下几道弯弯曲曲的白痕。他想起胡德海咳得撕心裂肺时,左手一直按在胸口,那里藏着的或许不只是半截断指。
“苏先生,常老三的账本送来了。”衙役推门时带进来阵冷风,吹得烛火猛地矮下去,“比对过了,和胡老板供词里的盐商名单,对得上十六个。”苏半城翻开账本,在第三十四页看见个熟悉的名字:赵玉贞。旁边用朱砂点了个小记号,和去年在她嫁妆匣底发现的蜡丸上的印记一模一样。
此时狱卒突然在门外喊:“苏先生,胡老板他……”
苏半城冲进死牢时,胡德海已经趴在木案上不动了,右手攥着半块没吃完的包子,指缝里漏出张揉皱的纸。展开来看,上面只有一行字:“二十年前雨夜,穿官靴的人有三个。”
四、漏网之鱼
辰时的阳光斜斜切进府衙,苏半城盯着供词上那个被刮去的名字,忽然想起胡德海提到蒙古王府时,总在“王爷”二字前顿半拍。他转身往库房走,那里存着从隆昌号地窖搜出的三十七封密信。
第三十二封信是用蒙古文写的,去年请人翻译时说是寻常货单,此刻苏半城对着日光看,才发现信纸背面有淡青色的水印——那是谭家祖坟前石碑的拓片,碑文中“海”字被圈了出来。
“胡德海本姓谭。”老陈抱着个木盒走进来,里面是刚从胡家搜出的族谱,“他是谭宗浚的远房堂弟,二十年前出继给胡家的。”
苏半城指尖划过族谱上被虫蛀的“谭”字,突然想起胡德海咳血时,咳出的碎血块里混着点银箔。那是官衙特制的蜡丸里的东西,用来传递紧急密信。
此时外面传来马蹄声,捕头掀帘而入,手里举着块从胡德海绸缎庄暗格里找到的玉佩:“苏先生,这和您腰间的那块,合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