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集:胡老板的供词(第3页)
两块玉佩拼在一起,正好是幅完整的太原城地图,城西黑风口的位置刻着个极小的“盐”字。苏半城忽然明白胡德海为何总盯着他的玉佩——那不是一模一样,而是本就该合在一起。
“去查二十年前的户部档案。”苏半城将拼好的玉佩放进木盒,“查所有在太原府任过职的官员,尤其是光绪三年三月初七前后,有谁去过柳巷绸缎庄。”
捕头刚要走,老陈突然指着供词上的盐商名单:“苏先生,少了一个!常老三的账本有十七个名字,胡老板供词里只有十六个。”
苏半城凑近看,发现漏了的那个名字被墨点盖住了,隐约能看出是个“赵”字。他想起赵玉贞嫁妆匣里那支失踪的玉簪,簪尾刻着的“海”字,与胡德海族谱上的字迹如出一辙。
五、未完的供词
巳时的钟声从太原城中心传来,苏半城站在死牢门口,看着狱卒抬走胡德海的尸身。草堆里那半截铁钩还挂着青布,风一吹,像面残破的旗帜。
他摸出怀表,表盖内侧刻着的“半城”二字已经磨得模糊。这是父亲留下的唯一物件,去年在官衙旧档案里看到父亲的尸身照片时,怀表正放在父亲胸口。
“苏先生,赵玉贞的嫁妆匣找到了。”捕头捧着个红漆木匣进来,锁扣上还挂着把小铜锁,“钥匙在胡德海的靴子里发现的。”
打开匣子,里面没有玉簪,只有本账册。最后一页记着光绪三年三月初七的事:“胡德海送来盐引十七张,言明要等太原城钟声敲响七下时交接。”
苏半城忽然想起胡德海供词里说过,他绸缎庄的伙计都听过,每月初三夜里,仓库里总传来七声梆子响。而太原府衙的更夫,二十年来换过三任,现任的那个,左手也缺了半截小指。
此时老陈拿着验尸格目跑进来,脸色煞白:“苏先生,胡老板的胃里……有半枚王爷令牌。”
苏半城望向窗外,日头已经爬到正当中,照得府衙的青瓦泛着白光。他想起胡德海最后那句话,突然明白那三个穿官靴的人里,有一个此刻正坐在府衙的某个角落,听着他们谈论这份未完的供词。
死牢的铁门在身后关上,发出沉重的响声,像二十年前那个雨夜,父亲被带走时,大牢锁舌落下的声音。苏半城摸了摸腰间的玉佩,两块玉合缝的地方,硌得掌心生疼。